台灣醒報

我見我思

歡迎各界針對言論、思潮、新聞評論、生活相關事件來稿寄至[email protected],未作公開發表的原創文章經刊登將致稿酬。(來稿須同意同時刊登本報實體報、網路與臉書粉絲團)

王建煊/蒼蠅的話《王院長與你談天說地106》

王建煊 2023/04/05 11:20

幾隻蒼蠅聊天: 蒼蠅甲:那些自稱是人的動物,非常小氣,我們吃他們一點點東西,不到九牛一毛,甚至不到百牛一毛,他們就很生氣的,把我們趕走,還想辦法打死我們。 ##嫌我們髒 蒼蠅乙:他們不是小氣,怕...

〈梁良談影〉無法追回的憾事--紀念張國榮逝世20週年

梁良 2023/04/05 11:20

20年前的4月1日,巨星張國榮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24樓一躍而下,結束了他燦爛的一生,徒留人間遺憾。 往後每年的愚人節,香港人以至世界各地的影迷歌迷都會想起「哥哥」,舉辦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活動來紀念,...

王建煊/有責任感的人何處尋?《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3》

王建煊 2023/04/05 10:47

春秋戰國時,有次齊國攻打魯國,魯國節節敗退。齊國將軍看到遠處一位逃難的魯國婦人,手裡抱一小孩又牽一孩童在跑。當齊軍更靠近時,該婦人將手中抱的幼兒放在地上,帶她牽著的小孩快跑,幼兒則在地上哭。最後該婦人還是...

〈有鳳來影〉《桃子樹的最後豐收》反映歐洲能源政策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23/03/30 14:59

獲得去年柏林影展金熊獎的《桃子樹的最後豐收》,打破地域疆界,讓人由溫馨感人的家族故事,共感「汗滴禾下土」的農夫情懷。 片中濃厚的人情味和人與土地的深情連結,由銀幕滲透人心。導演巧妙地運用素人演員,表...

總統出訪友邦的意義分析

彭蕙仙 2023/03/30 13:38

總統蔡英文29日出訪中美洲訪友邦瓜地馬拉和貝里斯,進行為期10天9夜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這是因疫情睽違3年後,蔡英文再次出訪友邦。 ##友邦被當龍套? 不意外,媒體報導的重點幾乎圍繞在蔡英文此...

〈社論〉蔡、馬外交分進合擊 值得國人肯定

醒報編輯部 2023/03/30 11:58

蔡英文總統「民主夥伴共榮之旅」正式展開,赴瓜地馬拉、貝里斯,過境美國;前總統馬英九則訪中國大陸。兩位藍綠陣營領導人物風塵僕僕,分赴全球兩大強權訪問,為國是謀,倍極辛勞,值得全民掌聲鼓勵,至於各類情緒性語言...

王建煊/遷怒先生外傳《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2》

王建煊 2023/03/30 11:25

洪先生早晨上班時,碰到二樓剛搬來的劉太太,互相問候,聊了二、三分鐘,後來他在路上轉彎時,與另外一輛車子擦撞,雙方吵了起來。 ##怪東怪西遷怒他人 洪先生大罵對方沒長眼睛,怎麼連他的車子都沒看見。吵...

〈社論〉狒狒之死 看出台灣對生命的冷漠

醒報編輯部 2023/03/29 17:26

一隻狒狒的出現跟死亡,居然成了台灣連續兩天的頭條新聞,而且不只充斥在各正規的大型媒體,就連網路新聞跟論壇也全部擠滿了狒狒相關的討論條目,等到狒狒不幸被獵人開槍擊斃後,討論更是瞬間激增,這當中已經不是一...

企業的成功路上 政府的角色為何?

陳敦源 2023/03/29 17:12

政治經濟學有一派討論東亞國家的經濟發展,認為政府的介入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這樣的論述是基於經驗上東亞經濟奇蹟(特別是日本與亞洲四小龍)的政府角色扮演,當然其中包括類似「中國大陸舉國體制」的介入而造就了社會...

〈有鳳來影〉傑出電影工作者 蔡崇隆、姚經玉等獲殊榮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23/03/29 17:12

由11個影視聽工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三屆年度傑出工作者頒獎典禮,29日下午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大影格頒出12個獎項。以紀錄片為弱勢發聲的蔡崇隆,由金馬執行長聞天祥頒發第十屆楊士琪紀念獎給他。 ##深...

王建煊/真有那麼嚴重嗎?《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1》

王建煊 2023/03/29 13:34

有位朋友的孩子唸高二時,突然不想唸書,他開始蹺課,甚至離家出走。父母極為緊張,想不到這麼倒楣的事,真的發生在自己家裏。緊張、生氣、無奈也沒辦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讓孩子輟學在家,只要不出去變壞就好了。...

〈地球氣候〉IPCC發出了終極警報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3/03/29 13:34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自2021年8月開始陸續公布三個工作小組的評估報告後,終於在今年3月20日發布了綜合報告。 ##暖化炸彈在倒數 該報告強調,當前是控制全球暖化的最後一次機...

〈政經微言〉全球經濟面臨失落的10年 我應嚴防金融風暴

何策 2023/03/29 13:34

美國繼矽谷銀行、第一共和銀行等4家銀行倒閉之後,歐洲瑞士信貸整併,德意志銀行重創,後續金融危機不容忽視。台灣金融三業當前營運皆陷困境,去年獲利下滑嚴重,如何協助金融業渡過當前嚴峻國際金融情勢,政府應審慎因...

〈社論〉台灣適合車行不適人居 交通危險是國恥

醒報編輯部 2023/03/28 13:46

台灣去年車禍死亡人數高達3085人,49萬8887人受傷,社會總成本高達6380億4666萬元,創10年新高,比今年度國防預算4151億元還多,行人道奪走500多條人命,營建署說改善行人道路環境要100年...

〈梁良談影〉我是演員,也可以叫我導演

梁良 2023/03/28 13:46

柯震東在20歲時參演了九把刀執導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獲得第48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從此躍居台灣影壇第一小生。10年後,他變換身份,導演了九把刀編劇的《黑的教育》,又獲得去年金馬獎最佳新導...

〈醫者心〉我當然知道!

施壽全 / 醫師 2023/03/28 10:20

當了幾十年的醫師,遭逢過不少令人感傷的狀況,但也有一些讓人欣悅的情形始終存在著。 ##拙於表達感情 門診中,大多數病人是自行前來,有一些人則有親人陪著。病人與陪病親人的組合,以夫妻、父女或母女最為...

王建煊/溺愛不等於關愛《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0》

王建煊 2023/03/28 10:20

替人證婚本是美事,但現在卻變成苦差事。不講些勉勵的話,對不起主婚人,可是講話,底下像市場一樣,根本沒人聽。有次我在證婚致詞時,底下不但嘈雜,而且有一個約五、六歲的小男孩,爬到台上,碰的一聲跳下去,然後又爬...

〈醫者心〉汙名化讓人痛心無奈

施壽全 / 醫師 2023/03/27 17:44

在這個民粹充斥的社會中,許多人物或事況都難逃被媒體「汙名化」的命運。有醫院員工,在工作上出了差錯而引發爭議,就被媒體渲染成:「醫院螺絲鬆了」、「醫院太離譜」、「醫院荒腔走板」等等。 ##醫院管理的責...

〈浮生歲月〉遺產及早處理免生遺憾

朱全斌 2023/03/27 17:44

老同學琪琪高中畢業就隨家人移民美國,很少回台灣,最近卻為了處理母親遺產的事返台,然而她要繼承的財產不在台灣而在上海,她必須先將相關文件辦妥經過公證後,再交由陸委會將之寄到對岸的海基會,才能接著進行後面的手...

〈社論〉少了一個邦交國 台灣變得更現實還是更善良?

醒報編輯部 2023/03/27 17:44

少了一個邦交國,對台灣國際政治大環境來說,或許是國際政治空間又限縮了一些,但是對現實來看,台灣人是要選擇放下遺憾﹑趕快在外交處境中,努力找出新空間;還是忙著找戰犯,通過醜化跟我們斷交的國家人民?又或者歸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