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台商對東南亞、美國投資信心下降,歐元區與中國又獲得關注!」學者劉憶如13日公布《北威2025年經濟展望調查》時表示,多數受訪者認為台灣會因為關稅戰的不確定性導致通膨上升。學者林建甫亦分析,川普所做所為讓美國金融動盪,後續可能會有進一步調整。
金融、製造業很敏感
北威集團公布《2025年經濟展望調查》, 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表示,第一季普遍對經濟樂觀預測,但這次調查就差很多,包括投資布局出現結構性轉向,要去哪裡投資的部份,東南亞從60%下降到42%,美國從42.7%下降到36.7%,增加最多是墨西哥,4.3%提升到16.7%,中國也從12.4%提升到21.4%。
「製造業的轉向很明顯!」劉憶如強調,調查發現企業與學界對東南亞的偏好下降,從64.9%下降到54.4%,美元的吸引力下降,但歐元區與中國成為新焦點,其中金融業的轉向是眾多產業內最明顯的,72.6%受訪者表示,將調整海外直接投資布局,因為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包括對美友好國家也被課徵關稅等。
對等關稅得不償失?
針對受影響產業,首要是汽車與電動車、接著是資訊/科技業,依序為鋼鋁業、家電與消費電子、太陽能等。劉憶如也指出,製造業對景氣展望預期的轉變最大,持平或成長比例從63.8%驟降到5.6%。75.3%受訪者預期台灣2025年通膨將上升,尤其以學術/教育界和大陸台商感受最為顯著。
劉憶如提醒,下半年需要注意關稅風險延燒、全球資金流向重新洗牌與內需動能轉弱等風險訊號。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分析,川普在對等關稅上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因為關稅推出後公債崩盤、股票跌、美債殖利率上升,讓美國累積幾十年的公信力消失,推測後續還會有進一步妥協。
對中偏好有待觀察
淡江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表示,從1月到4月,對中國的偏好短時間大幅增加,有可能是因為企業「想要」怎樣布局,這還要進一步評估。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提到,東南亞因為關稅比台灣都還要重,重視程度下降不意外,目前展現的前景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