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煊/向下沉淪易,向上提昇難《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93》

王建煊 2023/05/11 11:08 點閱 3233 次

每年七至九月是鮭魚回游的季節,一群一群的鮭魚,不吃不喝,以每天近三十公里的速度,逆流而上,由大海游回誕生的河流產卵,綿延後代。透過電視鏡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回游的鮭魚都受傷纍纍。

逆流而上很辛苦

長江三峽風光險峻壯麗,令人流連,但是由三峽逆流而上卻是千辛萬苦,上行船都是人拉縴,大船的縴夫有十數人,小船也有四、五位,只見縴夫個個彎著腰,頭低及地,大聲吆喝的拉著縴。

船行十分慢,遇到急流時,船簡直就像停在那裡不動一樣。到達終點時,縴夫個個累得動彈不得。當然由於水道的整治,三峽現在已通行豪華客輪,不用拉縴了。但遊歷小三峽,還是得靠縴夫幫忙,此時就看到逆流而上的艱難。

相反地,下行船水急,順流疾駛而過,輕鬆愉快。人隨波逐流容易,逆流而上卻艱難困苦。學壞容易學好難,都說明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臥薪嘗膽

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所敗後,夫婦一起在吳國擔任守墓及養馬的工作,幾年後被釋放回國,立志復仇。但怕自己沉溺於王宮的舒適生活,喪失鬥志,因此每晚睡在柴草之上,並懸苦膽隨時舔嚐,終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打敗吳國。

漢朝有名叫孫敬的,經常閉門而讀,但疲倦時容易打瞌睡,便用一根繩子,一頭繫在樑上,一頭結在頭髮上,這樣子只要打瞌睡,頭一低,就會扯住頭髮,因疼痛而驚醒,可以繼續用功讀書。

力爭上游

戰國時主張合縱的名人蘇秦,為了防止讀書打瞌睡,特別準備了一把錐子,打瞌睡時,就在大腿上刺一下,以求清醒,可以繼續讀書。

頭懸樑、錐刺股,都是用以克服人肉體的軟弱,是力爭上游的方法,懸樑刺股的方法未必值得仿效,但其奮力向上的精神絕對值得肯定的。

人常常是軟弱的,好逸惡勞人皆難免,大家喜歡順水而下的日子,卻不喜歡逆流而上的奮鬥,如果能常常保持警惕心,自我策勵的人,終究會成材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