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各界針對言論、思潮、新聞評論、生活相關事件來稿寄至[email protected],未作公開發表的原創文章經刊登將致稿酬。(來稿須同意同時刊登本報實體報、網路與臉書粉絲團)
中秋節快到了,選什麼禮物送禮真是一大學問,若要及時買到當紅、熱銷的禮品,那才是真正挑戰。提早上網預約訂購、現場排隊也常向隅,這都是網紅推薦、知名度、創始店歷史感等惹的禍。 ##網路宣傳的時代 不管...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Richard Charles Levin說: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教育,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受過教育的標準。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發生溢流,洪水淹進光復鄉達到好幾公尺高,當地災情慘重,尤其是厚重的淤泥逐漸變硬幾乎讓房子跟道路完全癱瘓。沒想到從全台灣各地有許多「鏟子超人」,居然自發前往當地救災、幫助災民重建家園,台灣...
我有幾度被徵召服務公職。其間台灣近半世紀間兩個最大的天災都被我碰上,一個是擔任高教司長時,1999年發生的921大地震,一個是任文建會主委時,2009年的88水災,兩個都是台灣百年一見的大難。 ##...
>前言: 我是一所國小的教師兼行政人員。曾經,我承辦過一起家長投訴的案件。 從最初的驚慌失措,到心中的懷疑,再到外力強力介入的壓力,我一步步走過那段艱難的過程。一次又一次的會議,原本是為了追求真相,卻逐...
引言:看著台北市政府團隊展現出的驚人效率與執行力,將一項複雜的公共工程處理得如此乾淨俐落,著實令人肅然起敬。 公館圓環,這個盤踞在基隆路、羅斯福路交會處的交通樞紐,是無數通勤者每日必經的隘口。它承載...
每當災難降臨,民間總能迅速動員,一鏟一鏟地挖出溫暖人心的力量。在花蓮光復鄉的洪患現場,「鏟子超人」再度成為台灣最美的風景,萬人奔赴泥濘,身體力行擔起重建家園的責任。 ##各自為政 但這場民間力量的...
本月18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4年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涵蓋了水資源現況、監測技術進展、以及政策建議的三大面向,重要的結論是全球水文系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極端化,氣候暖化已在顯著影響地球的水資源,並且...
今年教師節9月28日終於恢復為國定假日,連假將至,近日上映了幾部和老師相關的電影。包括改編自日本真實事件,怪獸家長誘導媒體未審先判,以聳動標題讓一位小學男老師社死的日片《捏造:史上最惡殺人教師》,光看片名...
##一、迷惘與不真誠 一想到那段三心二意的日子,筆還未落下,心卻早已被遲疑與空洞哽住。那時的我,就像《麥田捕手》裡的霍爾頓──表面接受安排,內心卻不斷質疑。臉上浮現的倦意與堅持,看似真實,卻只為了...
當今政壇的紛擾與爭議,無不指向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中央與地方應該如何攜手合作,真正為民服務。 從財政資源的分配,到兩岸交流的推動,再到學童營養午餐的經費補助,無不顯示出政府政治運作中權責不清、推諉卸...
曾任阿根廷勞動部長的斐隆將軍,提出改革政策普獲支持,卻遭政府逮捕,經過夫人艾薇塔奮力營救,斐隆終於獲釋,於1946年當選總統。艾薇塔的民間聲望超過總統,可惜33歲就因癌症病逝。她的故事被拍成電影,懷念她的...
被稱為「人間仙境」的九寨溝,是中國十大美景之一,位於四川省北部海拔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所謂的九寨,指的是其中的樹正、荷葉、黑果、彭布、尖盤等九個藏族的村寨。至於溝則是山谷、溝谷之意。其中的森林、湖泊、瀑...
唇槍舌劍不時會在閨房上演,字字珠璣、刀刀見骨,還能直中要害,這種本事唯有曾經共枕眠,曾經愛你入骨的人才做得到。因為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如何愛你、以及傷害你。 描寫床頭殺砍床尾大戰的夫妻恩仇故事,又與「玫...
在一個講求效率與成果的時代,人工智慧迅速地改變了我們對學習、理解與知識本身的定義。對哈佛大學來說,這場變革來得既猛烈又深刻,足以動搖其數世紀以來堅守的人文教育核心價值。這並非單純的技術更新或課堂工具的轉換...
總統賴清德在他的展開傾聽之旅中,放出大利多。不但拋出「免稅大禮包」,單身者年收入62.6萬以下、月薪約5萬,以及總收入164萬1千元以下的四口之家,通通不用繳稅;更強調明年將是「有史以來稅金繳最少」的一年...
曾經看過一篇有趣的報導,作者形容大公司或大組織的領導人,就好像三歲小孩一樣。 三歲小孩主要有三個特徵,第一是三更半夜可能大哭大鬧,第二是無論他嘴巴裡講出什麼話,周圍的人都一定會鼓掌叫好,第三是一頭亂...
##《秋日》 樹葉落下, 沒有悲傷,也沒有掌聲。 街道空了, 風掃過石板, 有人走過, 口袋裡是舊信, 鞋底敲出微弱的聲音。 我坐在窗邊, 茶已涼, 看著季節 把記憶拉長...
當強權之間握手言歡,最該警醒的,往往是站在夾縫中的小國。美中領導人最新一輪的「川習通話」,通稿中刻意避談台灣,表面上似是和平氛圍的營造,實則暗潮洶湧。台灣問題雖未明言,卻如靜置於桌下的籌碼,一旦時機成熟,...
自從文化部立法要求建築物或公共工程必須挹注造價的1%,作為藝術創作及藝文體驗經費,在藝術買辦產業的壟斷下,不少公共空間忽然長出許多鋼構、竹編或石刻等裝置藝術。雖保障了藝術家生計,卻也衍生公共空間視覺障礙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