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我見我思

歡迎各界針對言論、思潮、新聞評論、生活相關事件來稿寄至[email protected],未作公開發表的原創文章經刊登將致稿酬。(來稿須同意同時刊登本報實體報、網路與臉書粉絲團)

上合開發銀行有戰略意圖 挑戰不小

李沃牆 /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2025/09/04 14:26

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天津峰會於9月1日正式登場,輪值主辦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下稱上合銀行)。 當前國際局勢正處於劇烈動盪之中,川普對等關稅與去全球化政策下打破原有的...

高溫促老 隱形危機不容忽視

醒報編輯部 2025/09/04 14:13

今年臺灣度過了一個高溫且熱浪頻繁的夏天,多地連續出現35°C以上的高溫日;就在八月22日新北市三峽測得39.7℃,是今年迄今最高溫的紀錄,顯示臺灣的氣候與全球暖化的趨勢完全吻合,夏季是越來越熱了。 長時...

助青少年遠離不良友儕

羽毛 2025/09/03 18:08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105 年警察機關查獲青少年嫌疑犯 4 萬,867 人(占總嫌疑犯14.98%),逐年遞增至 113年青少年嫌疑犯4 萬7,462人(占總嫌疑犯 15.56%),人數增加6,595人...

(醫者心)談「病人混住」

施壽全 / 醫師 2025/09/03 18:08

台灣的醫學中心經常滿床。病人病情經醫師評估後需要住院,除非極緊急入住加護或特別隔離病房,否則往往須要等待。但若認真去了解各醫院的占床率,則絕對不會百分之百。原因是,有空的病床,並非該病人與醫師所屬的科,所...

(社論)紀念抗戰 歷史不該成為分裂的工具

醒報編輯部 2025/09/03 13:28

九月三日,本為紀念抗戰勝利、悼念犧牲將士的日子,卻在台灣政治中,變得彷彿不再具有共同記憶的重量。這場對歷史詮釋權的拔河,並不只存在於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更深植於台灣島內各種族群認同與政治立場的裂縫中。 ...

(藝文櫥窗)緊抓古典音樂靈魂 胡乃元音樂展現大愛

簡秀枝 2025/09/02 21:33

64歲小提家胡乃元(1961-),每年返台精耕細作,連續21年來,為家鄉台灣,留下的精神盛宴。TC(Taiwan Connection)室內樂團的 《來自新世界》的呼喚,在8月31日晚間,精彩詮釋,形塑了...

(社論)台灣三黨走向確立 黨主席要看清路線

醒報編輯部 2025/09/02 13:25

全球的政治都在變化,台灣過去比較崇尚美國的兩黨制,由共和、民主兩黨輪替,可以讓民眾比較熟悉,同時兩黨的體制比較穩定,不會出現過多小黨,造成國家的政策太過複雜。不過連亞洲的大國日本,也從過去的自民黨一黨獨大...

(醫者心)本位主義何時了?

施壽全 / 醫師 2025/09/02 13:24

一件複雜而重要的事工,通常都需要團隊合作才能順利完成。團隊合作的交融、緊密程度,會影響執行成效,而對合作最具負面影響的,當屬「本位主義」。 ##兩種本位主義 本位主義有兩種型態。第一種是事情分工權...

(土地的故事)核能發電多安全才夠安全?

韓乾 2025/09/02 13:22

臺灣的能源問題,簡化地說就是電力問題。雖然官方的說法是並不缺電,但是就日常生活所見,綠電緩不濟急,燃煤發電又汙染環境,影響國人健康。展望未來世界的潮流與趨勢,加上又要發展需要大量電力的AI產業,核電可能是...

延攬林書豪為體育顧問

陶以哲 2025/09/01 15:21

林書豪宣布高掛球鞋退休,引籃壇起不少討論。林從哈佛到 NBA,再到兩岸職業聯盟,他不僅展現運動員的堅韌,也累積跨文化的實戰經驗與國際豐沛人脈。 筆者以為,林這些資歷與視野,加上跨語言溝通能力,可以是...

(醫者心)計時的錯亂

施壽全 / 醫師 2025/09/01 15:21

一天24小時,有24小時計,也有分上午下午,12小時計時的方法。不過,在手錶或時鐘上,當時間走到12,問題就來了。從12到1之間,若是中午接下午10分鐘,會被說成下午12時10分,而午夜接第二天開始過10...

金正恩放棄統一朝鮮半島的啟示

劉孔伏 2025/09/01 15:21

朝鮮與韓國原來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二戰後卻各有不同的制度,朝鮮是社會主義專制國家,而韓國是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國家。兩個國家以三八線為界,把朝鮮半島分成兩半,一南一北。 ##北韓接班人改變心意 出於強...

(社論)教育部應成為學校和師生的後盾

醒報編輯部 2025/09/01 15:21

開學的全台師資荒,讓教育制度窘態畢露,教育部正面臨信任危機,不僅是來自於制度與資源的分配不均,更是因為政治干預與行政思維將教育導向偏離中立與專業的危險邊緣。 當教育部不再是學校的後盾,而成為製造問題...

(藝文櫥窗)人生如季-81歲藝術家陳張莉展新作

簡秀枝 2025/08/31 20:00

資深藝術家陳張莉近作展開幕,取名「人生如季:春流,秋積」,像是生命的回眸與感悟,讓人看到滿溢粉潤與豐盈。 ##陳張莉的如季人生 認識陳張莉近30年,她捨豪門貴婦,選擇辛苦的藝術人,埋首油彩,終生不...

(經濟論衡)世界新變局下,台灣的發展挑戰與機遇

林建甫 2025/08/31 19:58

當前世界正處於劇烈變動的十字路口,地緣政治、經濟秩序與全球治理架構皆面臨重塑。台灣作為高度外貿依賴的開放型經濟體,長期處於美中角力的交會點,在此新局勢下既面臨嚴峻挑戰,也蘊藏深遠機遇。 ##美國退場...

(社論)改革應從己開始 總統一昧捍衛中央像卸責

醒報編輯部 2025/08/31 19:57

台灣政壇似乎永無寧日,在大罷免後,原本以為一面倒的結果,會讓政壇轉趨平靜。沒想到執政黨內部卻反而爆發更激烈的路線衝突,在總統賴清德授意下,民進黨立院黨團也必須要重新改選,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重點當然就是大...

看韓劇有感—論文學與戲劇的力量(程亦君)

醒報編輯部 2025/08/31 19:57

自從去年生重病後,為了轉移身體的不適與疼痛感,開始看韓劇,從二十多年前風靡一時的《大長今》開始,看了幾部優秀的電視劇,令我非常欽佩韓國的編劇、導演、幕後工作團隊以及演員們優秀的演技。 <a href...

推廣樂齡學習 為德不卒?(蕭家興)

蕭家興 / 都市計畫技師 2025/08/31 19:57

學期又要開學了,要升國小3年级的孫女既興奮又焦慮。因為要重新分班,1、2年級同班的同學大部分編到別班,面對即將到來的新同學勢必得重新適應一番。所幸,學童可塑性強,1、2個禮拜後就會玩鬧在一起,不用太担心。...

(醫者心) 人在乎的是什麼?

施壽全 / 醫師 2025/08/31 19:57

人從小到大,藉由各種感覺器官接收訊息,送到腦部辨識、認知與儲存,從而形成個人的種種生理閾值與價值觀。所以,除少數神經反射是「不經大腦」外,簡單的說,一個人對外界引發或體內形成的各種刺激,其反應的強弱大小,...

(社論)全球水資源危機下的在地行動

醒報編輯部 2025/08/28 14:00

面對水資源的嚴峻挑戰,我應汲取「世界水週」的經驗,加速整合管理。 本月24日,全球矚目的「世界水週」(World Water Week)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正式揭幕,來自 130 多個國家、超過3千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