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施壽全 / 醫師 2025/10/30 15:10 點閱 369 次
「車廂」是公共空間,目前社會氛圍,對於保持寧靜,也可算是一種默契,但並未到達「普遍共識」的程度。(台灣高鐵)
「車廂」是公共空間,目前社會氛圍,對於保持寧靜,也可算是一種默契,但並未到達「普遍共識」的程度。(台灣高鐵)

人的意念大致分為「知性」與「感性」兩大範疇,有人喜歡分為左腦與右腦。前者掌管條理清楚、規則明確的思考,後者則職司自在不羈、優雅浪漫的表示。
知性事務,通常都有客觀的標準或數據,能讓不同人的了解或進行溝通,一些自然學科都屬此類,譬如說:地球距獵戶星座多少光年?人體有幾根骨頭?碳原子直徑多長?等等。

感性靠主觀

相對於「知性」,所謂「感性」,主觀或直覺的成分就佔較大部份,甚至是唯一的內容。不同人之間也可以彼此認同,但到底是那裡引發共鳴,卻常非「筆墨所能形容」。反之,若是互不對味,差錯何在?也未必能解釋得明白,大多數藝術與美學就屬此類。

因此,舉例來說,「音樂好不好聽?」,就是最典型的感性問題。有人喜歡古典音樂,有人愛好流行歌曲。老輩有人著迷於平劇或歌仔戲,一些年輕世代則會陶醉於搖滾旋律中。

如果問,為什麼好聽?答案絕非「因為是由幾個八分音符加幾個休止符、共多少音節及高低音階相差幾度」!好聽一定有理由,只是不一定能說清楚,為何覺得難聽,也一樣講不出確切道理。

一番好意不領情

藝術鑑賞可以訓練,但可能受天賦、背景環境或潮流影響,使發展方向出現歧異。所以,把年輕人擺在國劇廳堂,可能讓他如坐針氈。讓年長者進入吵雜的夜店,很快就掩耳逃竄也不意外。

不過,雖然感性是主觀的,有人卻不了解,可能「一番好意」強將自感「很棒」的經驗展現出來,以為如此是與朋友分享「美好」,殊不知,其實是在施予別人酷刑或帶給別人災難。

保持寧靜是默契

在不同公共場域中,「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公德標準並不一致。比如說,美術館與古典樂表演廳,觀眾與聽眾必須安靜,但換到流行樂中心或遊樂園,就無法期望臨座者閉口不喊了。

「車廂」也是公共空間,目前社會氛圍,對於保持寧靜,也可算是一種默契,但並未到達「普遍共識」的程度。你不想吵人,也不想被吵,但若有人大聲,或許「富正義感」者會予以「制止」,但後果難料,怕吵者,最妥當就是戴上耳塞,阻絕噪音也有效果。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