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我見我思

歡迎各界針對言論、思潮、新聞評論、生活相關事件來稿寄至[email protected],未作公開發表的原創文章經刊登將致稿酬。(來稿須同意同時刊登本報實體報、網路與臉書粉絲團)

(社論)兩岸交流的新局與務實突破

醒報編輯部 2025/10/20 13:48

國民黨如今有了不怕和大陸交流的新主席,此時又正當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登場和「十五五」規劃的推出。兩岸政治、經濟與民間社會發展的未來藍圖,將不僅影響兩岸內部的經濟結構與社會走向,也將形塑未來五年兩岸互動的氣候...

(醫者心)為何會由愛生恨?

施壽全 / 醫師 2025/10/19 20:33

時不時就會發生「恐怖情人」傷人甚或殺人的事件,甚至有些是沒隔多久就再度發生,引發社會的強烈震撼,也讓所有有生養女兒的父母們始終憂心忡忡,不知該如何告誡與保護掌上明珠?! ##恐怖情人由愛生恨 為何...

《現代詩之窗》記得它們還在

劉洪彬 / 旅英華裔流亡詩人 2025/10/19 20:33

##星星的執著 星星並不承諾永恆, 卻在黑夜裡固執地閃爍。 它們不問天空有多暗, 也不在乎雲是否聽見它們的低語。 心裡的星光也是一樣。 它們不因風暴而退縮, 不因深夜的沈默而黯淡。 ...

台灣應該加強「防中保台」

劉孔伏 2025/10/19 14:46

自從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為了走出中國貧窮落後的泥潭,以發展國民經濟為中心,放棄了毛澤東時代「一定要解放台灣」的國策口號。 在他的親自主持之下,制定了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在香港、台灣實行「...

(社論)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的省思

醒報編輯部 2025/10/19 14:43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她昔日學運與民進黨出身的背景也被拿出來檢視討論:為什麼一位出身綠營的政治人物,可以當到藍營的黨主席? ##無法壓抑的存在 這次的選舉中被認為是黃復興路線的大復活,過去黃復興黨...

《經濟論衡》從諾貝爾經濟學獎 看創新是驅動的成長引擎

林建甫 2025/10/19 14:32

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予三位學者——美國的Joel Mokyr、法國的Philippe Aghion與加拿大的Peter Howitt——表彰他們在「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領域的深遠貢獻。這項榮譽不僅肯...

今之藺相如—我讀李大維的回憶錄《和光同塵》

范立達 / 資深媒體人 2025/10/19 11:41

前幾天從新聞中看到,曾任外交部長、駐美代表的程建人先生過世了。程先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外交官,他的離世,代表著我們國家寶貴的外交人才又凋零了一位,他是一位藍、綠兩黨執政時,都深受重用的外交官,這不免讓我想起...

〈遇見美麗〉愛書人的魔幻基地—鍾書閣!

溫小平 / 旅遊作家 2025/10/16 19:03

當一家家書店和出版社相繼消失,卻有人堅持留給書香一個可以呼吸的空間,鍾書閣就在這個意念之中誕生了。 <a href="https://i.meee.com.tw/p6fPBaH.jpg"class=...

(社論)低碳轉型的里程碑與臺灣的抉擇

醒報編輯部 2025/10/16 13:17

根據國際能源署近期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能源版圖出現了劃時代的變化: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35.2%)首次超越煤炭(33.8%),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這是能源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全球低碳轉...

(社論)從「寧靜車廂」看台灣的公共文化

醒報編輯部 2025/10/15 13:44

台灣高鐵的「寧靜車廂」爭議,從政策初衷到社會反應,彷彿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台灣社會在「文明秩序」與「包容多元」之間的拉扯。 表面上這只是乘車禮儀的爭議,實則牽動了公共文化的底層價值。當九成民眾支持車...

(醫者心)視力的盲點

施壽全 / 醫師 2025/10/15 13:20

眼睛是人類最重要的感覺器官,素有「靈魂之窗」的美譽。光線通過瞳孔到達眼球最深部的網膜,觸動其上的錐狀細胞,再經視神經傳到大腦枕葉的視覺中樞,就產生了視覺。 網膜上錐狀細胞最密集,感光最強的區域稱為黃...

(教育停聽看)大學校長在風暴中應守護學術的靈魂

張瑞雄 2025/10/15 13:18

近年來,大學校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從政治干預、社會輿論到科技變革,學術自主的精神屢遭挑戰。這一場關於高等教育自由與責任的風暴,不僅是美國的大學正在經歷,也為台灣的高等教育帶來深刻的啟示。 面對資...

(藝文櫥窗) 李登輝紀念音樂會•展現傳承生命力

2025/10/15 06:53

>「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 我沒有沈睡不醒 >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 熟悉的前總統李登輝(1923-202...

《現代詩之窗》 在它的長廊漫步

劉洪彬 / 旅英華裔流亡詩人 2025/10/15 06:22

##最安靜的安靜 沈默不是空無, 而是一間沒有門的房間。 我敲門,無人應答。 很好,這正是我想要的。 世界嗡嗡作響,唱著自己的喧鬧讚歌—— 車喇叭、笑聲、湯匙的碰撞。 我從聲音的縫隙...

以AI輔助歷史教學的嘗試(李宗翰、柳立言)

李宗翰 / 台師大歷史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2025/10/14 14:50

李宗翰(台師大歷史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柳立言(中研院史語所退休研究員) 廣達林百里董事長和中研院廖俊智院長都認為AI已初具博士生的程度。今年三、四月間,我們與十多位碩士和博士生測試AI的Cha...

(社論)對新任國民黨主席的期許

醒報編輯部 2025/10/14 14:47

國民黨黨主席的選舉,從原先的靜悄悄,變成現今的熱騰騰。最主要是鄭麗文的兩岸路線成了急統的標誌。同時也因為傳出對岸的介選,讓國民黨內部彷彿炸開了鍋。但這也讓這次的國民黨主席選舉,似乎只剩下單一的兩岸議題,模...

(藍色電影院)卡夫卡的最美時光

藍祖蔚 / 資深電影人 2025/10/13 19:41

「我的寫作,首重細節。」卡夫卡(Franz Kafka)在寫給友人的書簡上強調寫作風格以細節為首要考量,描寫卡夫卡的愛情/傳記電影《卡夫卡最後的愛(The Glory of Life)》也是以細節取勝。 ...

(醫者心)談「作秀」

施壽全 / 醫師 2025/10/13 19:34

英文有某些字,中文使用時,沒有採用「意譯」,卻直接以「音譯」來呈現的,不乏其例,例如電腦遲滯、失靈時的Down,就以「當」來表示。Show是英文,是表演與展現的意思,但中文「秀」其實另有其他意義,卻常被用...

面對吵鬧的孩子 家長常無能為力(王婉諭)

醒報編輯部 2025/10/13 19:34

有一次,小燈泡快兩歲時,我帶著他出國。去程一切順利,回程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他從上飛機開始哭,一路哭到下飛機。我試遍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抱著、哄著、唱歌、拿玩具、換姿勢,他還是哭。 那一刻我...

(社論)關稅戰、政局裂痕與台灣的堰塞湖

醒報編輯部 2025/10/13 13:34

中美再掀貿易風暴,熟悉的劇本捲土重來,不再令人意外。美方祭出100%關稅,大陸祭出稀土禁運,全球市場應聲震盪,投資人信心瞬間凍結,如骨牌般衝擊股市。這場看似雙方「你來我往」的經濟喊價,更深層卻反映了一種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