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對台灣對等關稅稅率20%,賴總統雖然稱之為「暫時性」關稅,但已在台北時間8月7日中午12時開始上路。未料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簡稱經貿辦)突然於8月8日週五晚上才透過媒體表示:台灣的暫時性對等關稅「不只20%」,必須該貨品原有的最惠國(MFN)稅率上面疊加。
工具機業炸鍋
消息傳來,各界一片譁然,「黑箱」作業、「將國人蒙在鼓裡」、「報喜不報憂」等等的批評更是不絕於耳。首當其衝的工具機業者更是炸鍋。
因為工具機產品原適用MFN稅率4.7%,再疊加20%對等關稅後,新關稅即為24.7%。和競爭對手日本的對等關稅最終稅率為15%(不在原稅率上疊加)相比,我工具機業者的關稅高出日本高達9.7%,比原先誤解的5%差距多了將近一倍。加上新台幣升值幅度高於日、韓,我傳統產業業者無不擔心競爭力嚴重弱化,被日、韓等輸美競爭國家打趴。
經貿辦的新聞稿指出,行政院4月4日召開「因應美國關稅 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記者會時,經貿辦的說明簡報中,即已清楚說明依據美方的行政命令,各國輸美產品適用的關稅是在原有稅率外,另加徵個別國家的對等關稅。
因日本緊急飛美國商談
經回溯查證,確有此事,但是當天的記者會,以行政院長的簡報為主,通篇沒有提到疊加稅率;還有六個部會的簡報,只有經貿辦簡報「有一行」提到,不夠明顯,也當然沒有人會注意。而且,到7月底止,經貿辦有四個月期間,都沒有一再強調「對等關稅稅率是另外疊加」。
那麼,經貿辦為什麼突然在8月8日深夜才發新聞稿,把國人嚇一跳呢?原來是因為日本政府和美國達成協議後,「均向日本國內民眾明確說明」:「美國對歐盟設有減輕關稅的特別措施,也就是現有稅率未滿15%的品項,稅率與對等關稅加總一律為15%;現有稅率逾15%的品項,則不會疊加15%對等關稅。日本同樣適用(減免特別)措施」,8月7日美方的公報顯示,日本並未適用這項減免。
於是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緊急飛往美國商談,美國政府馬上認錯而承諾修改總統行政命令,並退還多徵收的關稅,並於台北時間8月8日大早發布此重大新聞。
未向民眾明確告知
由此可知,目前僅有歐盟和日本的對等關稅,並不在原稅率之上另外疊加;我國則是另外疊加。但賴政府卻未像日本政府那樣對民眾「明確告知」,以致於國人都以為20%之外,並無疊加,並以此稅率和日本的15%論斷差距。事後看來,賴政府給民眾「報喜不報憂」的感覺,以致輕忽了問題的嚴重程度。
經貿辦如果消息靈通,應該在8日早上就得知日本爭取「不疊加」的結果,卻遲到當天晚上近10點才明確公佈「4月即已說明對等關稅採疊加計算」,提醒民眾不要自始就誤會很大,時間以足足落後半天,而且又是週末前夕深夜,也就難怪引起非議。
政府要負最大責任
尤其,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日參與救災「冷眼旁觀」的態度,以及對於川普對台積電投資加碼到3千億的報導「不知不覺」(比後知後覺還嚴重),經記者提醒後還說「我沒有研究」的遲鈍反應,加上賴總統面對水災、726大罷免大失敗,以及川普關稅的重大衝擊,還執意要搞823大罷免,即知從賴總統到整個賴政府團隊,真的是無能、失職到了荒腔走板的地步。
所謂的關貿談判必須「保密」使讓民眾更加不信任賴政府,讓賴政府和美方談判更失去底氣,更讓盛氣凌人的川普軟土深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