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副院長、台美經貿工作小組召集人鄭麗君25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說,美車部分除了整車零關稅之外,非關稅的貿易障礙包含涉及安全與空汙等標準方面,都在談判範圍內。
車市面對嚴苛挑戰
從她的談話可知,何時才能完成談判,以及談判的最終結果為何,都充滿了不確定性。此種不確定性,勢必導致汽車消費者繼續觀望,持續衝擊進口車和國產車的買氣。但無論如何,衝擊最大的就是國產汽車與零組件供應鏈,以及從業勞工。因為進口美車目前關稅為17.5%,若降為零關稅,國產汽車在價格上的競爭力上馬上大減。
若歐洲車廠援引WTO「最惠國待遇」原則,要求比照辦理,將迫使台灣汽車產業面臨全球車廠大舉進口的嚴峻挑戰。
為了兼顧國產汽車業受到太大的衝擊,又能滿足美方或他國降低進口車稅負的要求,建議賴政府可以善用貨物稅「中性對待」國產車與進口車的特性,靈活採取「調降汽車的貨物稅」方式,取代關稅調降,相信仍可爭取美國的善意回應,降低對我經濟的衝擊。
可調降汽車貨物稅
調降汽車貨物稅有幾項優點和好處。因為貨物稅是對國內產製與進口的汽車,基於國民公平待遇原則,都適用相同稅率;不像雙方的相對關稅稅率目前存有差異,例如美國對於進口汽車的關稅稅率原為2.5%(與歐盟、日、韓簽訂協議後,關稅稅率調高25%);而我方對美車課徵17.5%關稅。無論是我方調降關稅,或是美方提高關稅,都會對我業者產生衝擊。
目前汽車進口的貨物稅稅率,2000CC(含)以下者,從價徵收25%;2001CC以上者稅率為30%,遠比關稅稅率17.5%高,是進口汽車價格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例如到岸價格(CIF;已含運費、保費)100萬元的進口車,在課徵關稅17.5%、貨物稅(25~30%)、營業稅(5%)之後,稅上加稅又重複課稅之後,車價就增加至少54%(2000CC以下)到60%(2001CC以上),也就是至少漲價54萬到60萬元。
消費者成贏家
因此汽車貨物稅有大幅調降的空間,且能讓美方有感,又不影響國內汽車業的相對競爭力,衝擊相對小很多。例如,若將貨物稅稅率調降15個百分點,則進口車價格僅增加36%~42%,關稅、貨物稅、營業稅合計的全部銷售稅,一共降低了18個百分點。若是將貨物稅調降25%,對外國更有吸引力,汽車的全部稅負可降低31~37%,明顯高過於貨物稅本身的減稅幅度。
而且貨物稅的調降,會使購買國內製造的汽車或進口車的廣大的消費者,都獲得汽車降價的利益,成為最大的贏家。從汽車產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合計來看,等於整個國家的福利水準因而提升;相對於關稅調降,將造成國內業者及從業員工權益受損的結果,調降貨物稅可說是福國利民。
總之,由衷建議我方談判代表,及時向美方提出顯著調降「汽車貨物稅」稅率的條件,或許有助於關貿談判獲得進展或突破,將來在國會行使同意權方面,也比較不會遭到政治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