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我見我思

歡迎各界針對言論、思潮、新聞評論、生活相關事件來稿寄至[email protected],未作公開發表的原創文章經刊登將致稿酬。(來稿須同意同時刊登本報實體報、網路與臉書粉絲團)

〈社論〉酒駕不只要重罰 也要革新飲酒文化

醒報編輯部 2021/05/06 15:20

酒駕撞人事件一直層出不窮,破碎的家庭只增不減。讓各方憤怒填膺,紛思嚴刑峻罰以遏止。 ##好酒與重酒文化惹禍 一旦有名人親屬不幸被酒駕撞傷或死亡,酒駕的新聞就一定會提到提高罰則,不過法律永遠是政府的...

追憶老頑童詩人管管(林彧)

醒報編輯部 2021/05/06 13:14

才寫一首「鳥語」,未及下筆「花香」,卻驚見小說家袁瓊瓊在臉書追悼前夫管管亡故噩聞。於是無心續稿,且來追想「老頑童詩人」一些小事吧。 2008年春天,我揹著溪頭的大春筍與山芹菜到花園新城拜訪管爺,那時...

《經研隨筆》如何解讀「經濟學人」對台警訊?

戴肇洋 2021/05/06 10:51

隨著美中關係持續緊張,加上台海情勢不斷升溫,國際權威雜誌《經濟學人》在最新一期封面上,以台灣地圖及Taiwan為圖示,中央搭配雷達回波光譜,左右兩側則是美中兩個強權國旗,周遭以亮點顯示雙方軍事機艦的對峙,...

〈財經視窗〉行政院「節能減碳辦公室」還需要存在嗎?

何其台 2021/05/06 10:40

蔡英文總統最近接見環保團體表示,政府將有節能減碳規劃。但是政府推動重大政策,如國中小班班有冷氣、農業、能源、交通等各項政策,從未見考慮節能減碳,難怪減碳成績在全球排名倒數第4。 ##「班班有冷氣」違...

〈多雲時晴〉黑道亂政 絕非一日之寒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1/05/05 15:42

「震怒」,是個很弔詭的詞彙,用多了恐證明上位無能,上令不下達。用少了顯得漫不經心,對重大事件沒有反應。 ##為何「震怒」? 這次有四男三女,居然到雙北警察局長參加的餐敘飯店撒蟑螂示威,讓中央的警政...

〈社論〉上市櫃公司急遽萎縮台股亟待創新活絡

醒報編輯部 2021/05/05 09:00

台股最近震盪,成交量遽增,但是登錄新上市櫃企業,去(2020)年僅26家,較2019年鋭減25.7%,已透露警訊,主管機關要有更大開創能力,吸引優質企業上市櫃,發展資本巿場,才能促進經濟發展。 ##...

〈懷念的歲月〉再談消失的電影院

朱全斌 2021/05/05 07:39

上週聊到西門町消失的電影院,引起不少迴響。其實在西門町之外也有許多伴隨著我們成長的戲院,同樣也不見了,值得一起來回味一下。 童年時台北的戲院不多,大多坐落在西門町,其實更古老的大同區也是戲院集中的區...

《STEAM》網路安全教育 從幼兒起

張瑞雄 2021/05/04 14:11

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就會拿起手機去照媽媽的臉,他不是幫媽媽照相,而是要去人臉辨識,好解鎖手機來玩,因為他學會了媽媽照一下臉就可以用手機了。這顯示智慧型手機等3C設備的使用年齡已經下降到很小的小孩了,這連帶地...

〈財經視窗〉「致富的特權」 挑戰14A總裁的貨幣政策

何其台 2021/05/04 10:48

保守的中央銀行,最近難得有三位現、前任理事合著新書「致富的特權」,挑戰前任14A總裁彭淮南保守的貨幣政策,前所未見,引起台灣低利率環境及新台幣匯率問題辯論,令人矚目。 「致富的特權」作者是央行現任理...

《都蘭山下》居家檢疫有感

吳方芳 2021/05/04 10:15

歸心似箭的我,4月25日從新加坡樟宜機場啟程,飛行5個小時抵達桃園機場,旋即搭上防疫計程車,6小時披星戴月、翻山越嶺的,終於回到了都蘭家裡。漫長的返家路上,我的心底雖然盈滿著歸家的企盼與喜悅,卻也為著回到...

〈社論〉甲烷減排效益高 降暖化應即推動

醒報編輯部 2021/05/04 09:56

上(四)月世界地球日美國召開了氣候峰會,不但拜登總統宣布美國在2030年加碼的減碳目標,也獲得數個盟國的響應,一舉將2030年全球減碳的承諾值抬升到約90億噸,相當令人振奮。 然而距離「巴黎氣候協定...

《汽車咖啡坊》終見汽燃費改革 朝車重、里程研議

邱文福 2021/05/03 16:57

有關汽車燃料稅的不合理,台灣至少有半世紀以上的呼籲,最近據傳交通部鬆口了,可惜的是電動車恐將不再享有免稅優待。 ##油車都要課雙重稅 大家都知道,車用燃料稅是在油本身含稅後,再隨車徵收一次稅,並且...

才子配名琴─韋瓦第《四季》傳唱不絕

簡秀枝 2021/05/03 14:15

新鋭小提琴家曾宇謙於4月30日晚間以312歲的義大利史特拉底瓦里名琴,演奏韋瓦第經典《四季》,名琴伴才子,天籟弦音,展現時令遞嬗之美,果然如痴如醉,令人動容不已。 ##曾宇謙撐大局 曾宇謙獨撐大局...

〈梁良談影〉奧斯卡級別的紀錄片大有可觀

梁良 2021/05/03 10:00

一般人說到「去看電影」,通常都是內定指「去看劇情長片」,彷彿電影就只有這一種類別,或是只有這一種類別的電影才具有「娛樂價值」,值得大家花錢去看,事實上當然並非如此。 ##紀錄片漸露頭角 如今已經有...

〈多雲時晴〉讓沒錢的孩子運動 不該只是瑞莎的事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1/05/03 09:50

有一次看到朋友開著豪華轎車載孩子去參加社區棒球隊,但很奇怪的是,朋友卻把車停在一段距離外,讓孩子揹著大大小小的器材步行去參加。我便問朋友說:為什麼刻意停那麼遠?一開始我以為是不想讓小朋友有機會炫富,所以故...

〈社論〉台灣海底垃圾密度 竟達全球1.5倍

醒報編輯部 2021/05/03 09:44

台灣,福爾摩沙,16世紀葡萄牙人暱稱美麗島,現在西海岸八大出海口海底垃圾密度每平方公里102公斤,竟達全球平均1.5倍,逾9成是纖維布料及膜狀塑膠。台灣還能繼續美麗嗎?挑戰嚴峻。 ##海洋垃圾台灣冠...

《王院長與你談天說地8》世上只有媽媽好

王建煊 2021/05/03 08:55

有次在緬甸仰光訪問一家盲人孤兒院,孤兒都是盲人。想到盲人已十分悲慘,又是孤兒,雙重痛苦集中一人身上,老天爺呀!為甚麼這樣呢? 其中一位孤兒約十歲,我問他心中最希望的是甚麼?他說他希望見到母親,雖然看...

〈元素的世界〉風茄,毒物還是藥物?

劉公典 2021/05/03 08:47

在聖經中,有一種神秘的植物稱為「風茄」,只短短出現過二次,分別是創世記30章14-16節與雅歌7章13節。根據聖經註釋,風茄具有提升性欲與生育的功效:「流便往田裡去尋見風茄,拿來給他母親利亞」(創30:1...

柯文哲誓言北美館擴建案要發包

簡秀枝 2021/05/02 14:58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月底(30日)斬釘截鐵地說,在他卸任之前,一定要讓北美館擴建案完成發包。對於57億元左右的北美館籌建經費,柯文哲說,他一直在動腦筋,看看能不能爭取企業財團奧援。 ##柯P的承諾 柯...

台灣為何危險、如何化解?

邱慕天 2021/05/02 10:40

這一期《經濟學人》封面故事是【台灣:世界最危險的地方?】,主文很短,可歸納七個重點: 一、 北京攻台的可能性增高,首因美中之間對台的「戰略模糊性」已經在近年融蝕淨盡。次因中方軍事力量逐漸擴張,勢將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