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房價市場中的「權威偏誤」

陳敦源 2021/11/16 18:06 點閱 1564 次

「高房價」這個問題一直是政府難解的「民怨」問題,不過,買房是一個人一輩子最大的一個投資行為,如何不作出「錯誤」的決策,應該是很多想買房者心中的疑慮。

心理錯誤 決策失靈

政大這位教授對此開了一個頭。而行為經濟學者認為,個人的投資行為有五個最容易犯的心理錯誤:過度自信、確認偏誤、心理帳戶、定錨偏誤、以及損失規避偏誤等,這些心理上的可能偏誤,讓買房者作買房決定的過程中,容易產生錯誤決策。

當然,行為經濟學對於個人的心理偏誤預測,並沒有直接討論從個體到集體的公共問題之間是如何連接的,因此,附文的政大教授還是必須回到「市場失靈」理論去描繪行為經濟學的公共政策意義。

這樣的話,應用(個體)的行為經濟學所看見個人投資的謬誤,前提仍然假定市場效率的自主性,也就是說,行為經濟的個人謬誤所產生的損失,不是市場不正常所造成的,而是買房者個人的偏誤。

權威偏誤與不當對待

因此,想買房又期待政府可以打房打到讓自己可以便宜地買到房子,是否也成為一種行為經濟學的「錯誤期待」,我姑且稱之「威權偏誤」(authoritarian bias),這或許也是我們需要好好檢視的房價問題之一。

當然,推力的創始學者Cass Sunstain最近在Nature上面發表了一篇關於推力的評論短文,力陳推力的公共政策應用,不能只專注處理修正人們決策偏誤的效率問題,還要注意這些看似有效的推力政策介入,所產生社會資源重分配的問題,因為牽涉到個人的稟賦與機會成本,非常難計算,但一般相信絕對會有分配效果。

因此,回到前面的「權威偏誤」的論述,個別消費者對於政府決策本質的錯誤認知與期待。比方說,部分台灣人認為大陸打我們時,美國一定會來參戰的想法一樣,事實上美國多元政治形態受到多方勢力的影響並不單純,買房也一樣,一直相信政府應該打房或能夠打房,本身就是一個謬誤。

天真相信政府

最後,我們應該很清楚,當買房從個人投資問題上竄到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時,民眾買房決策基本上就不容易單純受到財務思考謬誤的影響,可能還包括更多在公共事務層面判斷謬誤的扭曲。

老實說,個人的意識形態是一種簡化決策情境的效率作為,但是過度依據意識形態當作決策「實相」(reality)的基底(比方說,期待政府打房後跌下來再買),也一樣是一種行為經濟學的決策謬誤,一種對於民主市場經濟的天真認知。

誰說行為經濟學只能用在房價問題的投資行為面?房價問題公共議題化了之後,潛在買方的「權威謬誤」認知也同樣會引導他們作出「錯誤」的決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