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因應COP26後新情勢 各部會要上緊發條

醒報編輯部 2021/11/14 16:38 點閱 2052 次

眾方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締約方第26次會議(COP26)11月12日閉幕,雖然會前宣示的四大目標並未完全取得共識,但也有些顯著的新進展,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最為具體而醒目的有二:(1):九十國簽署甲烷減排協定;(2)各國領導人承諾在2030年前停止砍伐森林。

這兩項新進展對我國不至於產生立即緊急的衝擊,但長遠而言必有影響。

減少甲烷排放

首先,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30到85倍,但是它在大氣中的滯留時間較二氧化碳為短,因此,減少甲烷排放對於抑制或延緩全球暖化有事半功倍之效,COP26會前所發佈的第六次氣候衝擊評估報告(AR6)對此多有著墨,也是促成這次大會甲烷減排的主要原因,從今而後,甲烷的排放源與排放量會被放大檢視,估算的方法論也將被討論與修正。

目前台灣甲烷排放量佔溫室氣體的1.7%左右,佔比不高,其中最大宗來自廢棄物處理,約44%,其次是畜牧糞尿(41%),第三是氣體運輸(天然氣)與燃燒時的外洩,約佔15%。三者共佔比97%,分別是環保署、農委會與經濟部的職掌。

對此環保署要督促全國各縣市減少廢棄物掩埋場,及改善掩埋技術。農委會則要督促研發引進新的飼料配方,及糞尿處理設施。而經濟部正要擴大天然氣的使用,如何防止洩漏,加強公安維護,顯然是重中之重。

森林碳匯有價值

森林被譽為地球的肺,也是生物多樣性的庇護所;在2050碳中和的新要求中,森林又成為最有潛力的碳匯所在,本次會議通過禁伐森林的決議乃「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就國際氣候政治而言,這是北方先進工業國家約制南方發展中國家的角力場,北方國家出資挹注綠色基金,將藉此為題要求南方國家保育森林,甚至禁伐。南方國家亦將強調森林的減碳功能,從而在國際碳市場中高價抵換,以致於,未來如何計算森林的呼吸作用與生物固碳間的差值,也就是「淨通量」(net flux),會成為爭點。

我國近二十年來保育森林有成,堪稱模範生,但是森林的碳匯功能恐有高估,將來會被顯微檢視,未雨綢繆,應是農委會與環保署超前部署的主題之一。

舉辦公聽會匯集意見

為因應全球減碳新形勢,環保署已經預告「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修正草案,適逢COP26通過多項新協議,各國也發表或推廣各種減碳新措施,例如發展電動車、評估核能成為替代能源的優劣性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值得國人借鑑,在甲烷減排、森林保育兩個面向還有充實的空間與重新聚焦的必要。

這次蘇格蘭氣候峰會,民進黨與國民黨均派有立法委員與會觀摩,他們近距離觀察,與國際人士交換意見,想必有許多心得。本報建議,立法院應趁勢召開公聽會,迅速匯集國人意見,智慧修法來因應COP26會後的新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