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2024年環境保護的檢討

醒報編輯部 2025/01/09 16:55 點閱 203 次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自1972年成立以來,主要功能包括促進環境政策的制定、增進各國之間的合作、及推動全球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在去年底,環境規劃署回顧了整個2024年度全球所舉辦有關環境會議的高潮與低谷,包括氣候變化、生態保育、塑膠汙染、碳排放、乾旱等國際重大議題,可以觀察出當前地球環境的整體趨勢正往不利的方向演進,我們要格外警惕。

2024年的環保成果

在積極的方面,世界各國都體認到當前全球面對的環境危機確實非常嚴重,必須加強治理的決心,採取有效行動修復深受創傷的自然生態系統,特別是去年九月聯合國舉辦的未來峰會通過《未來公約》決議,承諾加強推動永續發展的多項目標。如果能夠劍及履及的立即採取行動,預計本世紀中旬就可恢復超過4,000 萬公頃的土地和海域,並創造數十萬個工作機會。

讓大家感到鼓舞的具體成功案例有:尼泊爾的孟加拉虎數量增長了三倍,從2009年的120隻增加到目前約360隻;法國為舉辦2024年巴黎夏季奧運會,投入龐大的人力物力,終於改善塞納河的水質,可以開放為游泳的用途,象徵河川汙染是可以治理的。
不但政府的部門有積極的行動,一般民眾及地區性的環保社團關切環境的意識也在升高,環保訴訟的案件呈現大幅度的增加,有多國的法院已經裁定政府確有法律義務因應氣候變遷的危機,並需要快速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

地球環境的壓力增高中

在負面的呈現上,2024年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以及大氣層溫室氣體的含量續創新高,顯示數十年來全球減碳的努力毫無成果,「巴黎氣候協定」岌岌可危;受海洋創紀錄高溫影響,全球有77%的珊瑚礁顯現白化;近半數受保護的遷徙性物種持續的減少,有五分之一的族群正步向滅絕;制定法律約束塑膠汙染的努力如果失敗,到2050年,全球每天產生的垃圾將增加三分之二,對環境和健康構成沉重的負擔。

最令人難過與遺憾的是,區域性的軍事衝突仍在惡化,如俄烏戰爭、中東衝突、蘇丹內戰等,導致衝突地區遭遇前所未有的環境災難,以及大量的人員傷亡與流離失所的難民。這些正面與負面同時相悖的發展,有如一場全球環境問題的拔河賽,顯示出各國在因應環境問題上南轅北轍的態度,不但牽動著我們的未來,更凸顯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臺灣仍需繼續推動保育

臺灣在去年遭受花蓮地震及三個強颱的重創,造成可觀的生命財產及國土建設的損失,但也有一些值得記念的亮點。首先是2019年起草的「海洋保育法」,終於在去年七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使我國邁入守護海洋生態環境的新階段;此外,由私人捐贈位在南投的山坡地,也在多年的奔走努力下終於成立臺灣第二個環境信託的處所,開啟生態保育新篇章。

最後,在十二月30日,環境部公告第三期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將我國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減量目標,從原來發布的24±1%提升為28±2% (相較於2005基準年),雖然幅度還是保守,卻顯示我國願意接軌國際,持續加強減碳的步伐,仍然值得肯定。

總的來說,雖然2024年在國際與國內的環境保育及保護方面取得了一點進展,但全球環境仍然面臨許多艱苦的挑戰,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國際合作以實現更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