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國際關係實在詭譎,從二戰後一直自詡為自由民主堡壘領頭羊的美國,居然公開要求烏克蘭接受28點羞辱式的和平條約,烏克蘭必須大批裁軍、在憲法中承諾不加入北約、北約不得駐軍。
另外,烏克蘭還需要保障美國的利益,美國可以優先參與烏克蘭重建,用的居然還是俄羅斯被凍結的美元資產,然後美國還可以獲得投資的一半利潤。這種穩賺不賠的交易,非常符合美國總統川普的風格,但烏克蘭呢?
最誇張地,莫過於烏克蘭需要同意恢復俄國的利益,解除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美國還要跟俄羅斯簽訂長期經濟合作協議,同時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盧甘斯克(Luhansk)、頓內茨克(Donetsk)為俄國事實領土。赫松(Kherson)與札波羅熱(Zaporizhzhia)兩地將依當前接觸線「凍結」,也就是直接奉送給俄國。
這樣屈辱的合約,不只烏克蘭震驚,歐洲各國更是譁然,但美國總統川普堅持故我,還說烏克蘭必須接受,不然就繼續打仗,冷血至極。
台灣軍事不夠現代
很多人說台灣跟烏克蘭不一樣,因為美國將印太地區視為核心利益,同時台灣有台積電這樣的護國神山,因此我們不會被美國拋棄。其實這在利益至上的川普眼裡,這樣的想法未免太過於天真。
想想中國已經擁有第五代的殲20、殲35,同樣位於印太前線的日本韓國,早就擁有美國製造的F-35,台灣不但拿不到,還只能拿到F-16V,這種代際的落差,到底要怎麼擔負印太最前線?台灣沒有最新的軍艦、潛艦,在現在海空戰優先的戰場上,到底要怎麼應戰,這些關鍵的問題,台灣一直沒答案。
美日的承諾為何
川普責怪烏克蘭在四年前發動戰爭,卻無視美國始終站在烏克蘭背後,鼓動其加入北約,試圖蠶食俄羅斯影響力的事實。看看現在美國許多政論新聞,紛紛暗示賴清德總統是麻煩製造者,處心積慮要將台灣的台積電轉移到美國,這是不是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旦發生兩岸衝突,台灣又是那個必須承擔責任的主角,美國利益永遠是第一優先。
或許有人會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挺台的言論拿出來作為台灣安全的保證,問題是,高市早苗的言論沒有得到美國總統川普的背書,川普甚至在受訪時避而不談,虛應了事。就算美國國務院有發聲,也不過是副發言人層級,連國務卿本人都沒有開口。因此要把高市的言論,直接跟美國的安全保證掛勾在一起,那未免是太過理所當然的幻想。
想想半個月前,川普還牽著高市早苗的手,大喊美國支持日本,沒想到遇到關鍵問題,還是一樣顧左右而言他。
中國關係重新定義
台灣的安全政策不能停留在空想的境界,烏克蘭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他是否支持保護台灣,從近來的言論觀察,完全是依賴他自我的決定,他國的利益絕對不是他考慮的對象。台灣應該要把自己的安全保證拉到位,這包括與中國之間的安全承諾,是否也應該列入考慮?
賴總統將中國定義為境外勢力,為什麼這麼拗口?因為兩岸關係在憲法體系內,依然是複雜的非國與國關係,所以近來將入籍的陸配村長職解職才會爆發爭議,因為依照法律,陸配很可能根本無法取得合法的解除國籍證明,因為兩岸關係就不是國與國。
如果真的進入法律程序,恐怕未必如綠營以為的理所當然。如果連一個村長的解職都這麼複雜,更何況兩岸的安全關係跟種種複雜的定義,如果硬是要強行定義,那就是製造了讓對岸施壓的藉口,那台灣是否準備好要迎接這樣的壓力?
美日的安全架構
在思考美國日本與台灣的關係時,也應該更加務實積極,不能有太多想當然爾的預設,日本最近對於兩岸衝突最多的預備,是如何撤退在台灣的僑民,以及將沖繩可能受到波及的民眾撤離,至於如何實際幫助台灣,其實沒有看到太多的著墨。美國則是拖欠台灣太多武器,就連潛艦的魚雷系統都只能先用借的,這樣的美國到底把台灣當作橋頭堡還是沙包,台灣自己心裡要有一把尺,不能將空口的承諾當真。
台灣內部必須務實,各政黨必須放下意識形態,如果連上述這些基本個國際架構都沒有共識,那後續的安全政策就更不可能會有建設性的發展,台灣必須活在現實中,不能存在幻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