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各界針對言論、思潮、新聞評論、生活相關事件來稿寄至[email protected],未作公開發表的原創文章經刊登將致稿酬。(來稿須同意同時刊登本報實體報、網路與臉書粉絲團)
《全民情聖》可不是一個純屬虛構的故事;在我們「浪漫株式會社」裡有許多這樣的戀愛顧問;威爾史密斯在那部電影裡是個跑單幫的業務員,而我們則是一個規模龐大、分工嚴謹的團隊,可分為邂逅部、約會部、家庭會面部與節日...
說到「運動」,我們以為一定是增進健康、維護健康的有益活動。社會給「運動」幾乎純然正面的評價,給運動者非常美好的形象。為了健康、為了美觀,「多多運動」的聲浪在社會上是主流。然而,關於運動這件事,我們也需要烏...
台灣發展工業經常要與農漁業爭地,台灣石化業面對全球石化工業轉變,勢必要調整步伐。 台灣經濟發展仰賴對外貿易,在早期石化加工品的出口值就高居全部出口額的50%以上,即使到了今日,依然維持25%以上的比...
高雄市區日前發生災情慘重的石油氣體爆炸慘案,南部駐軍依現行法令作業程序投入搶救。儘管有五年前南部山區發生八八水災的教訓,但從這次國防部公布的國軍官士兵參與救災任務畫面看來,顯見投入救災部隊使用的裝備,仍有...
醫療體系的備援消耗殆盡,大爆炸的數百位病患要往哪裡送?還能相信官員所說的醫療資源「不虞匱乏」,甚至「供大於求」嗎? 「醫療崩壞」這個名詞已經在媒體上出現多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真的感到擔憂的人恐...
說起阿敏姐的兒子,可是我們村子裡空前絕後的神童。十幾年前他在三合院裡一出生,就得到三代人的寵愛;畢竟他是一脈單傳的長孫, 長輩們圍著他看的表情,就好像看著一縷香火在大屋裡繚繞,將家族的希望冉冉綿延下去。 ...
契訶夫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每一部短篇小說都閃爍著不朽的藝術魅力。在我的印象裡,契訶夫是一個性格平和溫順的人。在他的筆下,最動人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小人物,小官僚、小公務員、小市民……總之, 脫不了一...
政府應考量到基改作物擁有極高的不可逆轉風險,及早建構完整的風險管理及溝通機制。 基改作物商業化議題一直存在爭議,根據媒體報導,中國國內超市販售的稻米經過抽驗,發現含有基因改造成分,證實中國基因改造稻...
走遍全世界,台灣便利商店應該是最具特色的地方產業,便利商店的密度高, 服務項目持續增加。但超商進駐蘭嶼、超商提供機票訂位、取票服務,卻引起不少爭議。 便利商店要進駐台東蘭嶼離島,有人認為會破壞原住民...
自經區納入農業加值,吵得沸沸揚揚,但是身為農民的聲音卻始終出不來,主要與部分地方首長態度曖昧欲迎還拒以及農民未接收到充分資訊有關。 農業加值對本土農業的利弊得失,政府部門迄今仍避重就輕,不願坦誠面對...
緩衝國的悲哀在於國家命運受外部影響,它也經常擺盪在喪失國家尊嚴與國家消滅之間。 前副總統呂秀蓮拋出「推動台灣和平中立化」的議題。在國際現實政治環境中,「中立化」能否解決兩岸間的政治矛盾?台灣又是否有...
有些電影像精工錶,裡面的片段乍看之下都是平淡無奇的小零件,但把它們組裝起來,卻成了一個嚴謹而細密的故事,承載著那些逝去的時間\歷史,在此刻繼續奔流。德國導演喬治馬斯的新作《替身風暴》,就是這樣一部精密而動...
監察院現任王建煊院長在六年任期屆滿前,竟然批評監察院績效不彰,把監察院形容成沒有存在價值的機關。29 日立法院審查監察委員被提名人同意權案幾經波折,27 位監委提名人竟然有11 人未能過關, 而內定院長候...
今年年中市長選戰結束,照樣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誰也沒想到隔天一早起來,整個城市竟然發生驚天動地的改變── 當選人在競選期間所提的每一個政見,所開的每一張支票, 全都兌現了。 這其實算是件幸福的事,例如...
—從王丹事件談起 大陸民運人士王丹急著想回台灣,不是台灣民主運動,而是台灣的全民健保比美國好。其實許多海外僑胞或來台就學、工作的外籍人士也喜歡台灣健保,但是我們不該讓全民健保變成全球健保。 王...
政府應落實豬隻產銷履歷資訊系統,檢驗經由合格屠宰場與肉品市場拍賣、屠宰後,送至傳統市場販售的豬隻數量是否有落差。 「豬」為台灣社會人民的主食肉品,最近受到流行性下痢疫情影響,豬源短缺、豬肉價格漲...
日前王丹於其個人臉書發布了疑似得了腦瘤,希望移民署專案使其回台的訊息,引發了特權的問題。短時間無數網友按讚轉載,甚至有人發起一人一信投移民署,也成為新聞題材與網路上挺王反王筆戰的話題之一。 一個訊息...
我從小在臺北長大,但是對臺北的認識一直都圍繞在石牌天母這一帶。「臺北」給我的印象可以延伸到陽明山、淡水乃至於金山,反而真正的 "downtown" 對我來說很遙遠也難以想像。 小時候天母是心目中較繁...
儘管已邁入資訊時代,電腦也只是輔助工具,人腦才是主宰。 但具備人工智慧、學習能力的機器人, 和人類搶飯碗則是「現在進行式」。機器人的工作能力與效率、速度超越人類,企業為求降低成本,勢必大量引進不會要...
數日之前,我發現好幾位在工程、科學、科技領域的朋友,不約而同在臉書轉載了某新聞,並且大力地譏諷、嘲笑、感嘆。本來我沒有被它吸引,在好奇之下細讀了一遍,愈讀愈覺得荒唐。 這則新聞是,某「科技公司」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