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之後 台灣電影怎麼走?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14/11/24 09:16 點閱 3268 次
金馬大贏家婁燁(中)向金馬主席張艾嘉致謝。(photo by 胡幼鳳)
金馬大贏家婁燁(中)向金馬主席張艾嘉致謝。(photo by 胡幼鳳)

金馬獎是全球華語電影的競賽,每年金馬獎頒獎典禮總讓關心國片的人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觀賞,今年金馬頒獎典禮由黃子佼和Ella主持, 兩人儘管努力搞笑,但前8個獎一連都由大陸影人抱走,不免讓台下的台灣影人心情無比沈重。

隨著獎項的逐項開獎,易智言《行動代號:孫中山》拿下最佳原著劇本獎 ,讓台灣電影總算打破抱蛋的僵局,但此後所有競賽獎項揭曉,也僅再增一項陳湘琪以《迴光奏鳴曲》得到的影后獎而已。

在頒獎典禮現場歷經懸念與認輸兩種感覺起伏之後,還是覺得很難得華語世界有金馬獎這樣公正的平台,就像坎城影展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國際影展, 儘管每年首獎、大獎幾乎都由其他各國佳作奪走, 法國片很少能占鰲頭,但法國人還是很驕傲辦了號稱全世界第一的坎城影展。

【故步自封太久】
在金馬頒獎典禮後,檢視台灣電影是否技不如人? 其實台灣電影是固步自封、原地踏步甚久,但是大陸電影大步向前。台灣電影題材近年向觀眾靠攏反而自我設限,反觀大陸片即使面對大陸電檢種種限制,他們擦邊球也打得有模有樣,大陸片編導的敘事方法和技術水準,都比以前進步很多。甚至在藝術風格與商業賣座之間,也顯現成熟的操控能力。

大陸電影的人才、市場、資金都是他們勝出的優勢。大陸片《推拿》拿下包括最佳影片等六項大獎, 陳建斌以《一個勺子》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新導演獎、以《軍中樂園》拿到最佳男配角獎,一人連中三元,創下金馬影史上的新紀錄。

我們的演員除了去年的李康生和今年的陳湘琪, 都以內心戲見長而拿到金馬帝、后之外,其他演員獎項常輸給大陸演員,這是台灣演員的警訊, 台灣電影常是演戲沒有層次的帥哥美女充斥銀幕, 花拳繡腿與內功紮實的大陸演員相形見絀。《軍中樂園》即使得到兩項配角獎,得獎的也都是大陸演員。陳建斌能對海面喊一聲「娘!我想你」,催出觀眾熱淚,試想台灣演員誰與爭鋒呢?

【創意是優勢】
台灣的優勢在哪呢? 台灣電影人常自認為在創意上的自由是我們的最大資產,自2008 年的《海角七號》創下票房5億國片復興熱潮後,卻迷信本土化和熱血的題材是吸引本土觀眾的利器,為了票房,題材自我窄化,本土化的親情、愛情成為主軸, 但向觀眾靠攏,喜新厭舊的觀眾卻不買單,由最近一年上映的國片票房低落來看,過去票房利器的元素已不可信賴了。

在題材上拉大格局的熱血《KANO》儘管票房有3億,但因成本太高還呈現虧損。今年只有《大稻埕》、《等一個人的咖啡》等少數片票房上億之外, 其他影片賣座都很慘,而且血本無歸。

《KANO》雖在金馬會外賽得到觀眾票選獎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但因為特效的嚴重瑕疵,也使得影片難獲競賽評審青睞,令人不意外。儘管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大家都對其中的特效不滿意, 但是因為他宏觀的視野,無損於他拿到金馬最佳影片的機會。只是機會可一不可再,當《KANO》再以學生做的特效拿到檯面去和香港、大陸片比的時候,勝負立現。尤其是競賽時,大家都差不多好時, 有明顯失分的一方自然早就被淘汰出局。

【輔導政策待檢討】
後製特效等於是現代電影的專業整容師,大陸連青年導演新作品也不敢輕忽這一塊領域,因為這關係到影片的賣相,以及影像的說服力。現在文化部有關電影輔導金用於劇本、製作、發行,多持「不患寡,只患不均」的心態,分豬肉的結果,大家都分到小小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很少注意該補助最後的後製特效部分。

國片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今年國片票房的市占比只有百分之10,敗象已露,其實不必等金馬揭曉,已顯示輔導政策到了該檢討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