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我見我思

歡迎各界針對言論、思潮、新聞評論、生活相關事件來稿寄至[email protected],未作公開發表的原創文章經刊登將致稿酬。(來稿須同意同時刊登本報實體報、網路與臉書粉絲團)

《汽車咖啡坊》電動車產業大未來與台灣

邱文福 2022/09/28 17:49

聯電榮董宣明智先生出版了一本新書,倡言「電動車產業大未來」,以宣董的社經地位談電動車產業,當然引發廣泛關注。他自己笑稱全書「不是問來的就是抄來的」,可見他的謙虛,也可見他的用心。當然最重要的是他深深感覺這...

〈社論〉遲來的道歉 不如強化防疫效能

醒報編輯部 2022/09/28 13:47

疫情爆發以來,已經造成六百多萬國人確診,上萬國人死亡,最近確診人數也處在每日4萬多人的高原期,數百萬人染疫讓台灣的經濟持續受到嚴重的傷害。行政院長蘇貞昌終於依朝野黨團協商要求,對染疫死亡民眾表達深感遺憾,...

〈政經微言〉第三類半導體影響台灣未來 政府應助升級

2022/09/28 13:09

半導體產業景氣反轉,已從下游向上延伸至材料及矽晶圓在內,將嚴重影響台灣經濟發展,政府應積極協助產業向第三類半導體發展,開擴碳化矽及氮化鎵材料,突破電動車功率元件,再創護國神山高峰,並形成台灣戰略優勢,拉大...

〈管理教育叢談〉醫院是「醫病」、還是「醫病人」?

周逸衡 2022/09/28 11:46

近一段時間因為身體的關係,進入台大醫院做了個小手術,得以病人的身分親身體驗了台灣頂級醫療機構的管理實況;在新冠疫情方興未艾之際,能有機會住進台灣最頂級的台大醫院動手術,本該心存感恩,但從管理學者的角度,有...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54》只怕不得好死

王建煊 2022/09/28 10:12

有個朋友說他立志得心臟病,因為心臟病死得很快。但是患有心臟病的人卻時時活在緊張中,深怕一不小心就再見了。 ##痛快地離開 有人則說,最好有心臟病,但自己不知道,這一來病發時走得快,而平時又不擔心害...

《蕭旭岑談音樂》《大開眼戒》的爵士組曲

蕭旭岑 2022/09/28 10:12

愛樂者談到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俄國作曲家蕭斯塔高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總馬上想起在前蘇聯鐵幕背景下,他陰冷、壓抑、充滿衝突張力,卻又同時精湛若神、充滿諷刺的特殊...

〈社論〉技職院校輾壓名校 應重視技職教育!

醒報編輯部 2022/09/27 11:42

主計總處統計,8月大學畢業失業率達5.5%,近一年新高,但是,全台大缺工,104人力銀行9月職缺高達101.7萬個,技職教育崩壞,科技產業苦無技職人才。目前企業最愛畢業生評價,台科大竟輾壓台大,北科大贏政...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53》臭皮囊如何埋葬?

王建煊 2022/09/27 11:41

人死了以後究竟要怎樣葬才好呢?西藏流行天葬,死者遺體被抬到高山上,支解後供禿鷹吃,吃得愈乾淨,轉世愈快。如果沒有禿鷹來吃,那就糟糕了。 ##天葬大逆不道? 我們可不可以天葬呢?中國人一定覺得大逆不...

〈政經微言〉勞保6年後將破產 改革不容延宕

2022/09/26 17:39

勞保今年1月精算指出,潛藏負債高達10.29兆元,預估至2028年餘額為負881億元,屆時各種保險給付,包括退休年金,都將無法支付,且今年上半年勞保基金虧損727.1億元,破產恐將提前。當前政府改革延宕,...

〈社論〉選舉不只要公平公開 更要正派格調

醒報編輯部 2022/09/26 15:34

台灣民主選舉這麼多年了,如果政黨競爭還停留在民粹、抹黑跟謊言之上,那無疑是可悲至極! 但是為什麼抹黑造謠越來越多,甚至連市長級、總統級的選舉都屢見不鮮,那就是因為政治人物拒絕了格調,媒體記者放棄...

《教育停看聽》面對空蕩蕩的教室(張瑞雄)

張瑞雄 2022/09/26 11:56

2020年前,當一位新博士獲得一份教職,要開教師生涯時,他們知道要面對的是甚麼:一個教室,可能上百位大學生,個個睜大眼睛看你,在接下來的五十分鐘之內,他必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目光,新老師在講台上表演,底下...

〈財經雜記〉渡邊太太的經濟學

2022/09/26 11:42

猶記得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全球主要檢討焦點在美國聯準會太過寬鬆放任,甚至允許「結構債」這種從來沒有看過的、奇怪而複雜的金融商品,套殺一般美國中產階級的房貸,所以連背後有聯邦政府保證的「房地美」(Fre...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52》天天看同一幅圖畫?

王建煊 2022/09/26 11:35

有次去香港科技大學參加一項學術研討會,現場樹木青翠,海水清澈見底,大家驚為仙境。正在大家讚不絕口時,校長突然冒了一句話:「天天看同樣一幅圖畫有甚麼好看?」很有道理。 ##天天看難免無感 天天看同樣...

〈財金視窗〉疫苗政策疑雲密佈 衛福部應開誠佈公

黃耀輝 2022/09/25 14:18

最近國內疫情又逐漸增溫,確診案例大多停留在每日四萬多件的狀態,顯然最壞的情況尚未結束,但累積已有600多萬人染疫,1萬多人死亡,還有數百萬人的健康受損,或是留下深遠的後遺症而無法完全恢復,對國人健康、經濟...

《財經鳥瞰》升息猛藥副作用正在發酵

2022/09/25 12:47

若說通膨是一隻「怪獸」,那升息必然是一把「雙面刃」,也是一帖驚世「猛藥」。為壓制居高不下的通膨,美國聯準會(Fed)於9月21日再度宣布提高利率3碼,累積今年已升息12碼(3%),升息速度及幅度又快又猛,...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51》匿名的情書

王建煊 2022/09/25 12:46

太太過生日,丈夫不知道送甚麼禮物才好,問之於友人,朋友出了個餿主意 : 找人給太太寫封匿名的情書。後來匿名情書不知真的寫了沒有,如果寫了,我想效果一定不錯。 ##人都需要被肯定 為甚麼呢?因為人都...

〈社論〉全球經濟金融危機 台灣應有積極性作為

醒報編輯部 2022/09/25 12:46

全球央行週結束,12國除了日本之外齊升息,50年來首見,貨幣政策緊縮,各國都在為獨強的美元走勢煩惱,全球經濟恐陷衰退,台灣以外貿為導向,應注意主要貿易國經濟趨勢,新台幣不宜過度貶值,防止通貨膨脹,並振興內...

〈梁良談影〉上帝召喚?──關於自殺的電影

梁良 2022/09/25 12:44

所謂「安樂死」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自殺」,只不過把殺死自己的任務假手他人來執行而已。人們不鼓勵自殺的行為,社會上甚至有很多「防止自殺協會」和「自殺防治中心」之類的機構呼籲人們不要自殺,但是卻對安樂死的行為...

《王院長與你談天說地80》認同才有真愛

王建煊 2022/09/25 12:44

鄉下有個窮苦家庭的孩子,從小就很爭氣,一直努力念到植物學碩士學位,娶了一位富有教授的女兒為妻。妻子無論學問、人品、樣貌皆屬上乘,夫妻相愛,本應有美滿婚姻,可惜的是,妻子只愛丈夫,並不愛丈夫的家人。 ...

《多雲時晴》從高虹安的失言看學歷主義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2/09/22 16:11

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一席「不是像中華大學夜間部,才要去做台大碩士灌水。」,一句話掀起千層浪,還成了Google熱搜排行榜第一名,這句話過度高舉高學歷的成就,貶低了不同學校學制的教育意義,輕忽了所有非第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