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即時新聞

環境

北部空污橘色警戒 專家:恐爆紅害

譚有勝 2017/12/04 19:58

入夜霾害恐襲台!環保署4日表示,入夜後東北季風將南下,夾雜著來自中國大陸的PM2.5,以每小時最高濃度80~90μg/m3 漂向台灣,北部地區將首當其衝。監資處長張順欽指出,「此波東北季風將在今、明2天將...

空汙主要源自本土 學者:限制工廠排煙

楊蕓 2017/12/03 22:36

自29日全台爆發嚴重空汙,連空氣品質較穩定的北部也淪陷。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和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員汪中和3日受訪時皆強調,當天汙染源應屬「境內汙染」,而非從北京吹來,汪中和建議政府,「應訂定更...

風電引環保爭議 經部:3階段把關

譚有勝 2017/11/23 18:15

離岸風電恐影響白海豚生存,引爆環保爭議。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23日表示,政府將在規劃、施工、營運3個階段顧及環保。他說,規劃工程時,將在白海豚棲息地1000公尺以外的地方建設工程。至於施工過程中,業者將優先...

台灣氣候風險第7 天災問題無關碳排

譚有勝 2017/11/20 16:59

針對我國成為台灣氣候風險高局全球第7位,是否與燃煤發電廠有必然的關係?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20日受訪時表示,此次台灣氣候風險評比高是因為2016年出現罕見低溫,受到6次颱風侵襲等環境偶然因素所造成,並非受人...

氣候公約大豐收 能源政策亮相外媒

譚有勝 2017/11/20 14:10

台灣代表團出席聯合國氣候公約大會(UNFCCC COP23)大豐收,不僅和友邦國家進行多達31場次雙邊會談,中央氣象局也將協助索國設立氣象資料庫,提高雙方的合作關係。環保署署長李應元重申中央6大部門,包括...

解決全球暖化 禁煤不如「抽碳」

陳睿仁 2017/11/20 12:33

解決全球暖化就是現在!受到中國煤礦業復甦影響,全球碳計畫預估今年全球碳排放將成長2%以上。儘管英國和加拿大在上周的聯合國氣候會議提議禁煤,並獲得20多國響應,但專家表示,只有將碳從大氣中抽出,才能有效減緩...

減碳路徑公佈 汰換老舊燃煤機組

譚有勝 2017/11/15 15:22

「2025年全台天然氣發電占比要達50%,燃煤占30%,再生能源占20%。」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15日表示,台電各發電機組發電量在未來8年,空汙排放量將逐步減少3成5, 2020年燃煤發電占比也將減至43%...

再生能源下一步 綠能大國指路

林晏如 2017/10/24 13:56

歐洲綠能大國如法國、荷蘭和丹麥駐台機構代表,23日紛紛針對台灣綠能產業發展提供建議。丹麥代表認為當人民開始關注時,才能引發政府重視綠能產業發展;法國代表則表示,政策與法規穩定,才能讓業者發展綠能產業無後顧...

各部會總動員 推行SDGs才有效

林晏如 2017/10/22 19:38

「很多人以為健康問題可以直接丟給衛生部,但是只靠1個部會無法帶出很大的影響。」帛琉衛生部長Emais Roberts認為要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應與各部會一起合作。各國衛生部長也紛紛表示,國...

實踐SDGs 推健康融入施政決策

林晏如 2017/10/22 14:56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已是全球性的概念趨勢!國民健康署長王英偉22日在2017台灣全球健康論壇中表示,「為了執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達到消除貧窮、創造經濟成長、保護生態等目標,需要社會跨領域一起合...

防空氣品質惡化 環保署全面備戰

林晏如 2017/10/11 17:48

為防止秋冬季空氣品質惡化,環保署空保處全面備戰。針對中央氣象局預報106年秋冬季雨量偏少、溫度偏暖,該氣象條件將影響空氣品質,行政院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表示,已推動14+N空氣污染防制等策略,降低基礎污染...

物種黑名單再添5員 促管制生物貿易

譚有勝 2017/10/04 16:06

可愛的美國貂最近被歐盟列入風險物種黑名單!歐盟3日將5種生物列為環境潛在風險物種,未來將開始進行監測,以免破壞歐洲的生態系統。歐洲與中亞鳥類生活研究中心研究員卡波納拉斯表示,歐盟的生物名冊針對已知的外來物...

「無痛」減塑 郭子乾:習慣成自然

林晏如 2017/10/01 17:51

行政院環保署1日在信義區香堤大道廣場舉辦「無痛減塑創意市集」活動。環保署長李應元致詞時表示,「減肥塑身會痛,『減塑』卻無痛。」以巧妙的雙關語呼應整場活動的環保宗旨。透過簡單的問答和小禮物吸引孩子們一起複誦...

中油選址引爭議 專家:3個地方

譚有勝 2017/09/28 20:00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非在觀塘不可?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28日受訪時指出,「中油早期在決定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時,把台北港、台中港的地理優勢降低,並把觀塘的地理優勢提高,恐是為了免去環評的麻煩。」中...

環差評估惹議 學者籲中油透明化

譚有勝 2017/09/28 16:12

「政府將藻礁劃設成生物保護區,卻漠視中油的開發,恐是替財團解套。」來自桃園觀音鄉的中央院院士廖運範28日在記者會上批評。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觀塘工業區現已進入環差評估,但中油至今卻沒表示暫停觀塘工業...

塑膠成海洋殺手 小朋友減塑做中學

2017/09/03 15:01

「愛動物就不要製造海洋垃圾,好拯救海洋生物。」台北市長柯文哲3日出席環保活動,他坐在台下專心看著小朋友親手製作的繪本和影片,影片中,小朋友透過旁白配音,以樂高積木製作成垃圾、動物等造型,表達出動物們被迫接...

2025非核家園 開發地熱田很急迫

楊蕓 2017/08/22 13:56

「重啟核四絕對不是政府和人民的選項。」民進黨立委陳歐珀22日「前瞻綠能加地熱,非核家園向前行」記者會中,呼籲政府應全力發展綠能,並要求前瞻計畫的綠能建設應納入地熱發電,全力加速往「非核家園」的目標邁進。 ...

紅皮書公布 狐蝠、金龜列極危動物

楊蕓 2017/08/10 19:25

隨著經濟發展,國內有將近2成的物種不敵人為開發與氣候變遷的威脅,正面臨生存危機!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與林務局合作,10日公布「受脅動物紅皮書」,盼能喚起官方與民間的保育意識。 ...

環保官民攜手 打造無塑海洋

林亭妤 2017/07/20 16:58

讓海洋廢棄物從「末端清理」前進到「前端管制」,環保署20日宣布將與國內環團通力合作,成立「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致力於嚴查垃圾源頭、嚴訂長期海廢治理政策。環保署長李應元強調,每1分鐘就有一輛垃圾車的塑膠廢...

新儀器檢測污染源 環境稽查可加速

林亭妤 2017/07/17 15:08

只要1滴水、3小時,就可以掌握環境污染源!環保署17日與中研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將針對各項環境議題如:金屬廢水、PM2.5等進行檢測技術的研發升級。環保署環檢所所長顏春蘭並指出,目前中研院研發成果最佳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