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為活化台灣林產工業,農委會林業試驗所14日表示,他們花了1年時間收集資料並規劃「產業聚落一條龍」,把具經濟價值的人工林資源與製材商結合,劃分出宜蘭、新竹、台中、嘉義、高屏5大產業聚落區,並強調,產品想具有高附加價值就須扭轉思維,改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近年來國內對於振興本土林產業的呼聲益發高漲,為此,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耗費1年時間,盤點全國森林資源與林業現況,並依據FAO森林經營使用分類標準,針對「生產性人工林」(排除自然保護區、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國家公園、環境敏感區等),提出協助國內林業再生的策略。
邱祈榮14日在「精緻林產業 重質不重量」記者會上公布盤點結果,在具有經濟利用價值的公、私有人工林資源中,林木約3.2萬公頃、木竹混合林約4萬公頃、竹林約6.5萬公頃,合計約13.7萬公頃人工林可以規劃利用,且不會破壞環境,其中具生產潛力的林木可以劃分出6大區塊,竹林則可以劃分出4大區塊。
邱祈榮表示,具經濟價值的林木面積以新竹為首,其餘包括苗栗、南投、台南、花蓮縣鳳林鎮;具生產價值的竹林則以桃園市復興區最多,計有3546公頃,其次還有南投、新竹縣尖石鄉等,並依此規劃出宜蘭、新竹、台中、嘉義、高屏5大產業聚落區,「聚落區內還可以結合學校與研究機構的資源,促進轉型。」
有生產木材的聚落也要加入產業集結,但林業試驗所指出,國內木竹產業發展瓶頸包括木材產量供應不足、勞動力老化、環境污染、產品利潤不佳等,邱祈榮對此提出生產、製造、供銷、市場面的建議,分別包括籌組林業合作社、加強區域管理、增加多元的銷售管道、翻轉產品思維(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等,期望除了增加國內林產品的產值外,還能夠活化山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