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即時新聞

環境

嚴格防疫措施 反使歐洲空品變好

簡嘉佑 2022/01/27 15:43

新冠肺炎讓空氣品質變好了?研究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時,許多歐洲國家祭出防疫政策,包括封城、減少公共活動等,這促使道路上的交通工具大幅減少,空氣品質也隨著交通廢氣的減少而提升。學者指出,這難得的機會提供...

太陽閃焰傷電子設備 日本致力預測系統

簡嘉佑 2022/01/25 13:59

太陽活動恐造成大停電?太陽閃焰通常伴隨產生電磁輻射影響地球,嚴重時可能傷害到地球的電網、GPS系統等,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日本通信部指出,2025年將是太陽活動的活躍期,將出現強大的閃焰現象,目前致力於發...

發現塑膠微粒污染 南北極環保失守

莊瑞萌 2022/01/24 17:47

塑膠污染無處不在,連南北極也失守。歐洲研究發現,在南北極冰核內已陸續發現人類製造的塑膠證據,顯示人類長期製造的污染程度已超乎想像,對於海洋生物的威脅更是不容小覷。 ##尺寸過小 不易察覺 據《[獨...

維持生態多樣性 要保護區也要減農牧

簡嘉佑 2022/01/20 16:31

維持生物多樣性不能只靠設立自然保護區!各國政府今年將達成協議,目標包括擴充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但學者提出,若僅關注建設自然保護區,可能不足以減緩生物滅絕的速度,更應該要減少人類過度的農...

化學污染超出容忍值 學者推循環經濟

林志怡 2022/01/19 14:28

全球爆量的塑膠垃圾重量,已經超過了全體哺乳動物重量!一項研究指出,人類產生的化學物質已嚴重傷害全球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參與該研究的哥德堡大學教授阿爾姆羅斯警告,塑膠垃圾總重量超越生物是一大警訊,人類應該落實...

氣候變遷成蟲蟲危機 害蟲竟受益

簡嘉佑 2022/01/12 16:38

昆蟲沒你想像的堅強!如果全球氣溫持續提高,昆蟲將失去一半的棲息空間,生存條件備受威脅。而全球升溫也使得春天提早到來,導致昆蟲傳粉時間與植物花期脫鉤,恐影響整體生態食物鏈。而部分如蝗蟲、蚊子等害蟲,卻在這波...

英國水域發現新細菌 暖化波及生態

莊瑞萌 2022/01/12 16:38

海洋升溫,菌種也開始活躍。英國研究發現,當地海域的弧菌(Vibrio)已發展多樣性,甚至出現2種新的弧菌,部分弧菌會引發疾病,例如吃下未煮熟的貝類會造成腸胃炎或皮膚感染。研究人員認為,必須進一步觀察氣候變...

企業應負碳排責任 環團:應共同監督

簡嘉佑 2022/01/06 16:36

排碳企業汙染環境,卻要民眾出錢買單?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楊書容6日於記者會指出,碳稅精神就是,應由汙染環境的人就該付出成本。但目前碳費規定以「輔佐產業轉型」為原則,恐形成廠商「手付碳費、右手領補助」的狀況...

反對天然氣、核能列綠能 德奧轟歐盟漂綠

林志怡 2022/01/04 12:25

核能與天然氣算不算「綠色投資」?歐盟內部吵翻天,年輕氣候行動家更痛批,主張使用核能與天然氣發電是「虛假的氣候行動」。歐盟雖已擬定草案,希望有條件地將核能與天然氣列為綠色能源,但德國與奧地利表態強烈反對;歐...

綠電需求大 經長:2025年恐不達標

林志怡 2022/01/03 19:03

台積電遇到經濟部就喊「要綠電」,但經濟部提交立院的最新資料預估,2025 年的再生能源占比恐只能達到 15.27%,提前宣告 2025 綠電兩成的目標無望。經濟部長王美花 3 日對此解釋,主要是因為經濟成...

住屋向森林擴張 冬季大火恐更常見

林志怡 2022/01/03 15:02

人類正移往大火風險區居住!為了取得更廣大的生存空間,住宅區不斷往森林擴張,但也導致容易發生火警的「荒地-城市邊界」變大。此外,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火災科學家巴爾奇指出,氣候暖化導致科羅拉多冬季氣溫,草...

生物分解塑膠? 官商討論難求共識

鄧玉瑩 2021/12/28 18:23

「號稱可自行溶解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最後還是要送焚化爐,又有甚麼意義?」民眾黨立委蔡壁如28日在「生物可分解塑膠的使用與去化」公聽會中表達此疑問。泛太平洋區生物可分解塑膠協會黃建銘博士解釋說,「這種塑膠會...

工廠若不申請納管 恐被斷水斷電

呂翔禾 2021/12/28 16:11

「請未登記的工廠儘速依《工輔法》向經濟部申請納管,否則將會被斷水斷電!」經濟部中部辦公室主任郭坤明28日表示,《工輔法》修正兩年來,政府已將超過百家違章工廠斷水斷電,目前尚有2萬家工廠仍未申請納管,應於明...

PM2.5回到疫情前 成紅色燈主因

林志怡 2021/12/28 16:11

境外移入的 PM2.5 濃度已超越疫情前水準,加上年初乾旱、擴散條件不良,已成為 2021 橘色與紅色以上空氣品質的污染主因。環境監測及資訊處處長張順欽指出,去年的顆粒狀污染物(PM10、PM2.5)的污...

淨零碳排將成顯學 曾文生:靠智慧建築

林志怡 2021/12/27 16:31

智慧建築的淨零碳排將是一門顯學,建築產業一定得跟進!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強調,為了達到 2050 淨零碳排,建築產業的減碳絕不能忽視,尤其在照明、空調、電梯等三大耗能元素上,應該更加「智慧化」。內政部建研所所...

核能正反激辯 穩定、低碳但太費時

簡嘉佑 2021/12/20 14:55

世界正臨核能十字路口!在格拉斯哥協議氣候鋒會後,許多國家決定立法規定要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如英國、法國、丹麥等國),試圖為持續擴大的氣候危機踩煞車。但這卻引發了對核能的正反辯論。挺核方認為,核能穩定且...

不沾鍋塗料釀空污 研究:恐影響內陸

林志怡 2021/12/20 11:38

用來製造鐵氟龍(不沾鍋塗料)的化學物質 PFAS(全氟/多氟烷基物質)被丟入海洋稀釋處理後,卻會透過海浪回到空氣中,造成空污與免疫系統的健康問題。研究發現,難以分解的 PFAS 已出現在生物體內,且可以透...

空汙使生育率下降 不孕症、胎兒病變增加

林志怡 2021/12/16 16:08

近 50 年內的生育率下降,可能與化石燃料使用與化學品污染有關!一項研究指出,人口高齡化與失衡不只是社會結構問題,環境中的潛在污染提升了流產機率、降低精子與卵子的品質,使得先天畸形比例上升,不孕症也明顯增...

空汙也有種族差異 有色人種仍居弱勢

莊瑞萌 2021/12/16 16:08

髒空氣也擺脫不了種族歧視?以美國為主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在當地各地空氣污染物質中,有色人種民眾吸入的髒空氣較白人偏多。研究人員指出,即使美國幾十年來在降低空氣致命污染物已取得重大進展,但種族的差異現象依舊...

北極38度高溫融海冰 生態陷惡性循環

林志怡 2021/12/15 16:14

北極出現攝氏 38 度高溫!世界氣象組織(WMO)分析 2020 年的溫度報告指出,當時持續多日的異常的熱浪,導致海冰快速融化流失,因此釋放的二氧化碳與甲烷更加劇了暖化速度。WMO 秘書長塔拉斯警告,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