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餘震猶存 學者:日地震風險仍高

簡嘉佑 2022/03/17 16:45 點閱 19656 次
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說,日本處於四個板塊交界處,全國都是地震頻發的範圍。(網路截圖)
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說,日本處於四個板塊交界處,全國都是地震頻發的範圍。(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日本地牛再翻身!16日日本福島外海驚傳規模7.3的大地震,附近區域劇烈搖晃,宛如重演311地震。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說,日本處於四個板塊交界處,全國都是地震頻發的範圍。他更指出,因為311地震是規模9的超級強震,確實有可能是311的餘震,更顯示該區風險仍相當高。

汪中和指出,日本列島由歐亞大陸、菲律賓海、北美大陸、太平洋4個板塊衝撞形成,全國都是地震頻發的範圍。16日晚間發生的大地震,位於該國東北海溝型地震帶,過去經常有嚴重災害的地震出現。

有關海溝型地震帶,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曾表示,「海溝型地震」為隱沒板塊界面型地震,這類型的地震因富含低頻震波容易「慢慢搖」,並且與大樓產生共振、共鳴。

而針對日本氣象廳指出「此次地震為311餘震」的說法,汪中和回應表示,「這是可能的」,因為311地震是規模高達9的超級地震,影響的時間會較長,如2021年2月13日福島外海附近所發生規模7.3的大地震,也被歸為311的餘震,顯示「該區地震的風險仍然十分高」。

他補充說,地震災害的大小與震度、震源深度有關。正常來說,震源越深,地表的震度就越小。這次地震的深度約有57公里深,減輕了地表的震度,也減少了地震的災害程度。另外,日本全國上下都重視防災,也是災情沒有持續擴大的因素。

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邊界上,也是地震的好發帶。汪中和提醒說,2021年全球發生21起規模7以上的大地震,顯示近期地震的活躍度甚高,呼籲台灣的民眾要提高警覺,隨時做好防震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