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老樹恐被迫成為公共工程下的犧牲品!宜蘭外環道工程計畫可以保留、卻選擇移植百年老楓香樹,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呼籲,老樹本存危機層出不窮,不應該在有替代方案的情況下,還選擇傷害景觀的方案,公路總局若開此先例...
微生物能分解塑料,成為環境未來救星!世界範疇的研究指出,超過4分之1的微生物體內都有可以降解塑料的酵素。研究人員說,除了「有助解決塑料汙染外」,應用於回收塑料,再製作工業產品。另外一項研究指出,大眾目前攝...
研究指出,如果人類不出手干預熱帶雨林,「次生演替」過程將使被破壞的雨林在 20 年內,自然恢復近八成的原始林貌!該篇發表於《科學》雜誌的研究第一作者指出,讓森林自然恢復,會比人為植樹的效果更好,而 20 ...
清水地熱電廠成功商轉,外界期待地熱能源成為台灣新的乾淨能源,但業界指出,台灣目前的地熱開發難在法規充滿缺陷,開發主責單位在地方,因缺乏相關專業、往往導致審查擱置,與在地居民溝通問題,以及擔憂法規不全引發衝...
地熱發電是完全乾淨的能源、可以取代核電嗎?業界大推開發地熱能源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學者卻擔憂產生另類空氣污染。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秘書長王守誠與中國鑛冶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曾保忠都認為,地熱發電可作為基載電力...
全球暖化與漁業過度捕撈,恐讓印度洋西部的珊瑚礁生態在 50 年內面臨崩壞!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當地生態組織創辦主任奧布拉指出,珊瑚礁是重要的海洋生態指標,若該生態系崩潰,將重創當地生物多樣性,與依賴珊瑚礁的...
美國今年冬季創新高溫。當地氣象局指出,華盛頓等地西北部雖然已經進入冬季,但仍出現高溫,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截至目前為止仍未降雪,也打破以往紀錄。至於夏威夷則發布暴雪預警,高山降雪甚至影響能見度。 ##...
因為新冠疫情、夏季熱浪等原因,今年聖誕節無論選擇人造樹或天然樹來營造節期氣氛,都難逃漲價的命運,預計價格漲幅達10到30%!但除了價格之外,哪一種產品比較環保也是民眾在乎的重點,專家指出,能夠重複使用的人...
天然氣只能再用 10 年!環團怒喊要藻礁、不要三接。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指出,全球天然氣使用在 2040 就會歸零,此時推動天然氣發電、犧牲百年藻礁,已是落後於世界趨勢。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
澳洲若不採取應對外來入侵種的措施,恐在2050年面臨下一波動植物滅絕後果,並將造成每年至少250億美金的損失!目前已有近10%的澳洲物種慘遭滅絕命運。學術機構呼籲,透過邊境嚴格管制、開發相關基因技術,可減...
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應入法?學者強烈支持,但立委對未來執行面抱有疑慮,認為過於細節的規定將導致執行上的困難。法界人士陳長文與學者汪中和、賈新興等受訪時強調,氣候變遷下無人能置身事外,台灣應將相關目標入法;但民...
環保署長張子敬於18日在立院報告指出,因應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疾呼各國應在2030年減碳45%,經行政院召集已成立淨零排放路徑評估工作組決議,將納入檢討原訂2030年減碳目標,並於2022年底前檢討完成長期策...
每年有高達64萬噸的漁網、漁業裝備掉進世界水域,成為海中的幽靈殺手,每年殺害13萬隻以上的大型海洋生物與不可計數的小型魚類!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早於2019年就發起「追蹤鬼網計畫」,配合業餘潛水員清除鬼...
亞太地區依舊是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來源。最新統計結果指出,去年亞洲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佔比已超過5成,其中又以中國為最大宗。專家認為,人類對抗氣候變遷的成果為何,將取決於亞洲國家是否能成功降低對燃煤的倚賴。 ...
核四公投若通過,核四重啟的難關都有機會克服?雖台電強調,核四重啟需海外斷層帶來的危險性,且機組長久沒有啟用,需重新進行安檢,二號機更缺少多項零組件,因此重啟難度非常高。但前核四廠長王伯輝強調,當年封存核四...
貧窮國家還在靠石油衝經濟,沒有多餘的經費與技術可以跟進高技術門檻的能源轉型,恐因此落後世界的減碳步伐。雖然含美國在內的多個富國,每年將向窮國提供 1000 億美元的能源轉型與氣候適應經費,但由於經費分散在...
環評應正視四接替代方案,別讓四接成為下個公投戰場!基隆市議員陳薇仲、民眾黨立委邱臣遠、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與其他民團於環保署前舉辦記者會,呼籲環保署撤回填海造陸的四接天然氣接收站環...
地球持續暖化,紐西蘭政府日前宣布,將從原訂2030年將排碳減少3成的目標調整到5成,與其他國家一同努力,降低全球暖化的衝擊。 ##人均污染排放高 據《[衛報](https://www.thegua...
調查顯示,八成八企業認爲應施行碳定價政策,且環保署也低估了企業對施行碳定價的支持度,調查認為,政府缺乏長期規劃已成為各大企業減排措施時的最大阻礙。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台灣應建立獨立機關...
在環團的反對下,經濟部興建第3座天然氣接收站,已多次妥協外推,但環團仍認為不該為了短期的過渡性能源,犧牲7600年才能生成的藻礁。雙方爭執交戰2年後,環團公投連署成功,將於年底進行公投,是否成功,關係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