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採礦致失業潮 循環利用是關鍵

簡嘉佑 2022/04/17 15:38 點閱 23136 次
全球因應淨零碳排而開始減少開採礦業,未來將朝向循環再利用的方向。(網路截圖)
全球因應淨零碳排而開始減少開採礦業,未來將朝向循環再利用的方向。(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全球因綠能轉型而起減礦浪潮,恐害1億人失去工作!減少礦產與化石燃料開採,影響層面廣泛,儲存風能、太陽能等綠能的電池也需要鈷、鎳等金屬,因此學者指出,未來科技趨勢將是強化礦產的「再回收」、「循環利用」等技術。

減礦導致失業潮

BBC》報導,許多化石燃料與礦產在開採過程中,會造成許多碳排放,使得全球因應淨零碳排趨勢而開始減產。如剛果、德國與東南亞都有鈷礦、煤炭的礦場關閉的消息,相關的400萬個工作機會,不免受到減礦浪潮而減縮。

而《The Work Bank》研究中,昆士蘭大學學者列貝爾就指出,礦業涉及龐大的產業鏈,減少礦產最終會影響超過1億人的工作。然而,這些產業回收的成本依舊高於開採成本,一瞬間也難以找到替代方案,導致持續開採礦產與減碳浪潮成為全球兩難的議題。

食衣住行都靠礦產

減少礦產的影響巨大,涉及民眾的食、衣、住、行各方面,包括合成肥料需要磷、鉀等金屬,合成肥料短缺將影響世界50%的糧食生產;目前大多數電子產品的導材都是銅,且一部手機中就含有20多種金屬物質。

此外,世界上還有35%的國家仍依靠煤炭來發電,突然出現的綠能改革將導致許多國家能源系統因此受創。而且世界各地對煤炭的依賴程度不同,如歐盟部分國家僅15%發電量依靠煤炭,但中國與南非卻分別高達63%與84%,各國之間的依賴化石燃料程度不一的狀況,很快就會浮上檯面。

回收再利用成趨勢

溫哥華大學教授湯普森說,「增加可再生能源,雖然意味著化石燃料的需求減少,但製作電池所需的鈷和鎳等金屬需求也會大幅上漲」。他指出,太陽能面板需要大量的矽作為半導體的材料;風力風電機則需要特定的稀土元素,來製造扇葉轉動所需要的磁鐵。

目前再生電池以「難回收」著稱,強化綠能改革的其中一條出路就是強化回收技術與循環設計。湯普森就表示,「產品的設計將朝向更長的壽命、更容易拆卸,且更容易回收的方向前進。」他指出,研究也致力於「無須採礦」就能收集金屬,如分解海水來分離出其中的微量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