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塑膠微粒污染 南北極環保失守

莊瑞萌 2022/01/24 17:47 點閱 18523 次
南北極目前都已發現塑膠污染的證據。(Photo by David Stanley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南北極目前都已發現塑膠污染的證據。(Photo by David Stanley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塑膠污染無處不在,連南北極也失守。歐洲研究發現,在南北極冰核內已陸續發現人類製造的塑膠證據,顯示人類長期製造的污染程度已超乎想像,對於海洋生物的威脅更是不容小覷。

尺寸過小 不易察覺

據《獨立報》報導,這次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瑞典哥本哈根大學與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科學家發現的奈米塑膠微粒(nanoplastics)是指在製造塑膠物品時所衍生的物質經過分解後的塑膠,大小約在1~1,000奈米之間。

科學家是從格陵蘭冰帽與南極麥克默多灣取得的14公尺深冰核中,發現存在長達數十年的多種奈米塑膠微粒,其中包括來自輪胎的塑膠。除此之外,塑膠微粒還被發現在南北冰核的樣本之間漂流,而且南極數量更多。研究人員馬泰瑞克表示,「現在我們知道如此數量的奈米塑膠漂流到地球的偏遠角落,顯示奈米塑膠確實是一個比我們想像更大的污染問題。」

目前有多種奈米塑膠微粒,最常見的是佔一半以上的聚乙烯(PE),通常使用於包裝膜及購物袋等產品上。奈米塑膠微粒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微粒都是人類製造污染海洋生態系統最常見的塑膠污染。另一個非營利組織環境調查局也指出,塑膠污染對於全球的威脅程度已等同氣候危機,預估到2040年海洋的初次塑膠數量將增加3倍。

塑膠粒污染海洋健康

據《EcoWatch》報導,在格陵蘭冰核樣本中,平均每毫升有13.2毫微克的奈米塑膠,南極樣本則有52.3毫微克。馬泰瑞克指出,「在格陵蘭冰核中,我們發現奈米塑膠污染遠自於1960年代開始,因此,當地的有機物或是全世界各地都已暴露在該污染中一段時間了。」

另外,格陵蘭冰核發現的奈米塑膠一半屬於聚乙烯,4分之1是輪胎,以及5分之1是用於服裝或瓶子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至於南極則未發現輪胎塑膠,不過,一半以上是聚乙烯以及用於食物容器與管子的聚丙烯。

科學家表示,與塑膠微粒相比,奈米塑膠具有很強的毒物活性,也因此凸顯這次研究結果的重要性。科學家推測,塑膠微粒是藉由風力抵達格陵蘭,南極則是透過洋流方式。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