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50歲以上民眾,日常蛋白質攝取不足者比例竟高達2成。台大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指出,缺乏蛋白質是加速老化及慢性病控制不佳的原因之一,特別是年長者偏好流質食物,肉類食用量不足,恐加速發生失智、骨質疏鬆及肌...
食用豬油再拉警報!衛福部食藥署8日宣布,食品業龍頭頂新旗下正義公司產售的「維力清香油」、「維力香豬油」及「正義香豬油」等3項油品,疑似攙入飼料油,需暫時下架並停止出貨。 由於正義是國內食用豬油市占率...
骨質疏鬆症不僅與飲食、作息、運動有關,更會遺傳。法國南錫大學醫院團隊發表於《類風濕關節炎》期刊的研究顯示,若雙親其中1人骨密度偏低,子女骨密度偏低風險為常人的4.3倍,若雙親都偏低,風險增至8.6倍,特別...
「太太最近懷了第3胎,我們會儘快去接種流感疫苗。」擔任2014年流感防疫大使的藝人劉畊宏8日出席宣導活動時表示,自己一向身強體壯,卻曾因染上流感未及時注意,不但傳染給1雙兒女,更害罹癌老母化療被迫中斷3個...
「臼齒有縫隙,易有齲齒現象,但只要做過窩溝封填,就能有效阻截細菌!」以4個年輕男女,用俐落的動作、迅速的走位,呈現出活力四射的動感舞蹈開場,8日由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主辦的全民口腔健康週記者會,鼓勵父母帶...
最新研究發現,風力渦輪產生的「嗡嗡聲」,雖然低頻到人耳幾乎無法察覺,卻對聽力造成危害。研究指出,暴露在類似風力渦輪機所產生的低頻噪音下,內耳的生理構造被「大大地」改變了。 利用風來產生電力的風力發電...
「女孩們!想做什麼,就去實踐,這個世界沒有『不可能』。」克服車禍半癱成為台灣首位職業「女鐵人」李筱瑜、第1位國際地理奧林匹亞競賽金牌得主金孝容、暢銷書《不一樣的15歲》作者洪暐婷,7日一起出席「台灣女孩日...
孕婦若常接觸用以製造塑膠產品的化學物質雙酚A,恐提高小孩出現氣喘症狀的風險。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2013年在《過敏暨臨床免疫學》期刊發表研究指出,嬰兒若常接觸雙酚A,會增加12歲前氣喘發作風險。而...
偷盜內衣褲等「戀物癖」的衝動行為,並不是因為「腦充血」,而可能是大腦血流量不足所致。 日本大分大學團隊發表於《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臨床案例報告指出,戀物癖者腦部側邊的「顳葉」及後腦的「枕葉」部位血流量...
健走有助預防骨質疏鬆症,但前提是不能「走太慢」。骨鬆學會理事長陳芳萍7日公布調查結果顯示,逾8成民眾健走時速都未達3公里,依據《美國醫學會期刊》建議,應保持4.8至6.3公里時速、每天健走4.8公里以上,...
飲用水中化學物質「四氯乙烯」含量若超出40 ppb,恐提高死胎及胎盤在正常分娩前就從子宮剝離的「胎盤早剝」風險。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團隊發表於《環境衛生》期刊的研究發現,過去在美東麻州「鱈魚角」...
許多「頂客族」寧可養「毛小孩」,而不願養「真小孩」,但美國麻省總醫院團隊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線上期刊的研究指出,以大腦運作而言,對小孩及寵物的「愛」,仍略有不同。對小孩的愛牽涉傳宗接代的天性,對寵物的...
「英、美及歐洲心臟病相關學會近年都建議,慢性心臟病患者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台大心臟內科主任黃瑞仁表示,過去由於肺炎鏈球菌疫苗須自費接種,僅鼓勵施打公費流感疫苗,但曾發生心臟衰竭、心肌梗塞,或接受動脈支...
台灣近日擬推動《肥胖防治捐》,針對高含糖食物課稅。各國對於高糖飲料、垃圾食物課稅的討論多沸沸揚揚,但增稅後直接提高食品價格,勢必面臨業者的強力反彈與民眾憤怒荷包失血,能強腕提高汽水、洋芋片價格的國家畢竟少...
適度補充維他命D,或有助防止異位性皮膚炎在冬季氣候乾冷時發作。 美國麻省總醫院與蒙古衛生大學團隊合作發表於《過敏及臨床免疫學期刊》的研究,在美國波士頓與蒙古首都烏蘭巴托,追蹤百餘位曾在冬天及秋冬交替...
青少年只要每週至少在家中吃1至2餐,就可降低成年後肥胖的風險。 過去研究顯示,近5成的肥胖兒童及3分之2的肥胖青少年,成年後會「繼續保持」肥胖,更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高危險群。而美國明尼蘇...
「近7成外食族都在未標示餐點熱量的便當店或小吃攤用餐,熱量難以管控。」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理事、減肥醫師劉伯恩指出,目前正在研擬中的《肥胖防治法》,將納入餐飲業者全面標示熱量的條文,藉此遏止國人肥胖的情形。...
為解決日益嚴重的民眾肥胖問題,立委廖國棟等人擬推動《肥胖防治法》立法,並規範高含糖食品課徵「肥胖防治捐」。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理事、減肥醫師劉伯恩表示,有關如何定義「高含糖」並非立法門檻,而是各界應建立高含...
多讓新生兒接受聲音刺激、並訓練寶寶對聲音保持專注,或有助語言學習。 一般嬰兒約在11個月大時,會開始說出具有意義的詞語;美國羅格斯大學團隊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讓4個月大的嬰兒接受「聲音...
臉上「布滿細菌」未必代表「很髒」,反而可能變得「白拋拋、幼咪咪」。 美國生技公司AOBiome團隊在美國微生物學會年會上發表研究指出,1種「棲息」在人類腋下,會吸收汗水、氧化汗水中的「氨」而產生「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