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樂樂」報到 募集幸福能量

李昀澔 2014/10/20 18:09 點閱 3236 次
衛福部心口司長陳快樂(右)將限量手工製作的「黑皮熊」送給參加「幸福能量大募集」活動的游樂樂。(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衛福部心口司長陳快樂(右)將限量手工製作的「黑皮熊」送給參加「幸福能量大募集」活動的游樂樂。(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名叫林樂樂、許樂樂、李樂樂、游樂樂、屈樂樂的5位小朋友,20日與衛福部心口司長陳快樂齊聚一堂,告訴大家「做人要快樂」!陳快樂在出席「幸福能量大募集」活動時表示,照顧孩子雖辛苦,但成就感往往也是全家人歡樂泉源,呼籲民眾從小重視心理健康。兒童精神科醫師陳俊鶯提醒,大人在與孩子相處時,切忌帶入自己本身的情緒,以免影響兒童心智發展。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將10月訂為「心理健康月」,並舉辦「幸福能量大募集」系列活動,包括1至3分鐘的「心健康」短片徵選、10大療癒歌曲票選,及息怒、紓壓、愛情困擾小偏方徵稿。心口司也在20日邀集全台5位名叫「樂樂」的小朋友,與精神科醫師出身的陳快樂一起響應活動。

【名叫樂樂很快樂】
陳快樂出生時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常在半夜啼哭,媽媽認為「活1天算1天」,乾脆取名「快樂」,「想不到從此愈活愈強壯。」許樂樂的媽媽說,當初請算命師提供的名字,家人都不喜歡,於是取了個「大家喊她時都會很開心」的名字。今年剛出生的「元旦寶寶」游樂樂,則是因為爸爸堅持「名字裡要有『遊樂』的感覺」,也加入「樂樂家族」的行列。

時下年輕人常「做什麼都不快樂」,更被譏為「草莓族」,許多人都歸咎於從小壓力耐受性養成不足。八里療養院長陳俊鶯分析,兒童應對壓力的方式常習自大人,因此家長即便長期累積各種情緒壓力,在與小孩相處時,仍應避免帶入情緒,以免影響兒童心智發展;例如部分父母不避諱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會導致兒童誤以為語言、行為暴力可解決問題。

【慎防情緒波及兒童】
陳俊鶯解釋,大人應有「切割」的能力,例如不將辦公室裡受的氣帶回家,但有時不易控制,可採「改變場域」的方式改善。以媽媽為例,家庭常是主要壓力源,在與孩子相處時,就應儘量帶出門。若真無法切割,應請他人協助照顧小孩,家長則設法儘快調整情緒;陳俊鶯強調,找朋友傾訴是最好的調整方式,但國人往往抗拒分享情緒困擾,也使孩子在透露或傾訴問題時,父母常無法察覺。

「家長每天都需撥空與孩子面對面交談。」陳俊鶯指出,與孩子的交流需從小持續不間斷,而非直到孩子青春期時才開始注重親子交流,屆時已難建立穩定、互信的關係;也唯有從小保持親密關係,當孩子出現生活習慣改變等情緒問題前兆時,才能及早發現並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幸福能量大募集」活動網站。
http://www.mental-healt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