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請祢照看我的家人,讓他們免受伊波拉病毒威脅……」每天清早出門工作前,黛安娜莎泰都會這樣向上帝禱告。莎泰是醫院護理長,在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規模最大的甘迺迪醫院伊波拉隔離病房服務,惡劣的醫療環境不僅使感染者1個接1個地死去,也讓莎泰與4歲幼女安妮希圖在每天出門前的親吻,都像在訣別。
護士負責包括伊波拉感染者靜脈點滴、輸血、嘔吐物清理等工作,而這些體液正是病毒最主要的散播途徑,美國至今已有2位護士,因照顧首位境內發病患者湯瑪斯鄧肯而感染。
「我知道醫院很危險,我也很害怕,」莎泰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當初穿上護士服時就已下定決心,要盡全力挽救任何1個還有希望的生命,「我實在受不了聽到哪位病人過世,我卻坐在家裡,什麼也沒做。」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雖警告,若西非幾內亞、獅子山及賴比瑞亞等3國疫情持續不受控制,12月時每週將增加5千至1萬名感染者,但也認為歐美各國儘管陸續傳出感染病例,由於醫療體系堅強,疫情仍不致蔓延。
賴國醫療水平實無法與歐美國家相提並論,在甘迺迪醫院,所謂的隔離病房,不過是臨時搭建的布棚,醫護人員進出伊波拉隔離區時,鞋套需浸泡的消毒水就裝在臉盆裡,擺放在出入口。但院方仍依照世衛組織建議,規定醫護人員必須遵守50餘條標準作業流程,才能進入隔離區開始照顧患者。
「穿戴隔離裝備的流程非常繁瑣,但每次我都會想起女兒,」莎泰說,「每個步驟我都不敢大意,因為要能安全脫下隔離衣,我才有機會再見到安妮希圖。」事實上,脫下隔離衣的瞬間,醫護人員極易受沾黏在防護裝備上的病毒感染,且由於當地氣候炎熱,醫護人員常需連續工作3小時以上,換班時早已累得人仰馬翻,最容易放鬆戒備。
時近黃昏,辛苦1整天的莎泰終於可以下班了;過去在疫情尚未爆發前,安妮希圖都會衝到路口去擁抱莎泰,但她現在只能遠遠朝媽媽揮揮手,因為儘管在醫院裡已經洗過澡,但莎泰返家後還會再沐浴更衣,然後她才終於從對抗伊波拉的鬥士,變回母親。
延伸閱讀: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製播《賴比瑞亞護士的1天》短片。
http://www.cbsnews.com/videos/liberian-nurses-follow-strict-protocols-in-treatment-of-ebola-pati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