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的腸胃炎多是病毒引起。疾管署資料顯示,常見導致病毒性腸胃炎者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北市聯醫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吳宗儒22日提醒,酒精乾洗手對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並沒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倒是正確濃度的...
 
過度使用不當的保養品,小心紅臉症找上門!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劉紹毅22日表示,使用過多或不當的刺激性保養品,再加上長時間當低頭族使臉部血液循環不良,易造成紅臉症。台北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則認為,臉泛紅和...
 
公費流感疫苗快用罄了!疾管署2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截至12月19日,60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已使用99%以上,剩下不到2萬劑,預估大部分縣市的疫苗亦將在本周使用完畢。但對鷄蛋或疫苗成分嚴重過敏的民眾,疾...
 
研究指出,懷孕會改變女性的大腦,可使女性更能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帶領研究的荷蘭萊頓大學研究員Elseline Hoekzema表示,比較婦女生產前後的大腦發現,腦中管理社會認知與感知他人感覺的灰質區域會減少...
 
「香蕉、牛奶等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已有實證研究指出可以幫助睡眠。」精神科醫師楊聰財19日受訪時說,色胺酸攝入後可被轉換為血清素,促進睡眠穩定。但他也提醒,失眠原因很多,民眾應尋求醫師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才是良...
 
一名患者牙齦反覆長膿包,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竟是牙神經已經快蛀光!牙科醫師林敬修18日受訪時指出,這種病患可能在當初忍過了神經蛀掉的痛,進入了慢性發炎期,此時牙神經已對冷熱沒那麼敏感,但牙髓會逐漸受到細菌感染...
 
「當大腿肌力不夠時,若跑太快或轉彎太急,膝關節就容易出事。」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董事古鳴洲18日指出,膝關節的穩定有賴韌帶與肌肉保護,而當大腿肌肉力量不夠時,膝關節也就失去一緩衝層。骨科醫師釋高上則說,當關...
 
常見老年人攝護腺肥大導致的尿道阻塞,易引發尿液滯留在膀胱內解不出來,或是排尿後,膀胱餘尿仍過多的「尿滯留」。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洪峻澤15日提醒,尿滯留的時間過久會對膀胱和腎臟造成損害,且感冒服用的綜合...
 
退化性關節炎不僅是中老年常見的疾病,更是危害中老年人生活品質的慢性疾病,與失智、中風和冠狀心臟病並列為造成老人失能的四大疾病。北市聯醫中醫科主治醫師蔡曜鍵15日提醒,目前的療法使用的抗發炎藥只有止痛效果,...
 
初期病灶常被誤認為「釘仔」的化膿性汗腺炎,近10年間確診病例人數成長了10倍!化膿性汗腺炎在台灣盛行率約0.05%,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廖怡華推測人數成長原因,應和國人的重口味、高糖飲食有關。皮膚科醫師趙昭...
 
想要健康吃火鍋,就必須從控制湯底的鹽分做起!北醫附醫營養室14日提醒,市售火鍋湯底調理包超過8成鹽份都超標,民眾若按包裝建議的份量調理,一餐恐怕就吃下10幾公克的鹽。營養師蘇秀悅則呼籲,消費者也要開始練習...
 
今明將迎來的首波冷氣團,不只溫度溜滑梯下降,空氣品質變差也將對過敏族群造成影響。國健署14日特別提醒,氣溫變化、空氣污染等刺激容易誘發氣喘,需注意口、鼻、頸及身體保暖,預防疾病發生。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
 
生育是許多父母的夢想,英國專家建議,現在是做「三人嬰兒」的時候了。三人嬰兒是以三人的基因,利用體外受精,用捐贈者的粒線體取代母親不良的粒線體,讓有粒線體疾病的母親可以生下健康寶寶。英國議會現已合法通過實施...
 
罹患骨質疏鬆症,打個噴嚏骨頭都有可能會斷掉!食藥署醫粧組簡技錢嘉宏14日指出,骨質疏鬆症常因輕微創傷就引發骨折後才發覺。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表示,骨質疏鬆不可逆,藥物治療只能延緩流失速度,民眾務必趁年...
 
「甲狀腺腫瘤若沒有惡化跡象,能不動手術就不要動。」健保署13日說,因甲狀腺腫瘤一旦進行手術切除就必須終生服藥,且恐有骨質疏鬆的副作用。安克生醫為此研發出甲狀腺癌偵測系統,榮獲「衛福部.經濟部藥物科技研究發...
 
在家檢驗自身健康狀況,確診率高達9成!手握可攜式儀器並連接心電圖電極貼片至胸口,可記錄5種生命象徵,包括血壓、心律等,及13種健康狀況的檢測項目,例如,尿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此外,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
 
易造成兒童併發重症而死亡的腸病毒71型病毒,其疫苗已問世在即!國衛院研發團隊博士劉家齊13日指出,疫苗研發的相關成果已技轉給國內廠商,目前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中,問世時間得看廠商何時完成試驗。 劉...
 
你是不喜歡和鄰居打招呼的「凍鄰族」嗎?據精神健康基金會調查,超過500萬以上的國人表示和鄰居的互動質量不佳!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13日指出,「社會孤島」的現象日趨嚴重,而和社會互動越低的族群,精神狀...
 
網路上流傳「完全斷糖」的減肥法,可以減輕糖尿病?減肥名醫蕭敦仁、劉伯恩12日受訪時都慎重強調:絕對不行。蕭敦仁表示,人體不可以完全無糖,加上腦細胞只吃葡萄糖,若吃不到糖恐引起酮酸中毒,最後引發心律不整而猝...
 
特定的腸道菌相,可抑制飲食所引起的肥胖!國衛院免疫醫學中心助研究員高承源等人領導的團隊,在動物實驗研究中發現,剔除人體「dusp6」基因後會造成腸道菌相改變,這種菌相可抑制肥胖。免疫醫學中心主任譚澤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