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實習記者陳聖婷台北報導】「我們術前要規劃,術中用導航,過程中都用電腦整合控制。」台北中山醫院醫師吳濬哲9日針對機械手臂作說明。他說,退化性關節炎是高齡化社會需面對的;「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先前受過傷、或動作有失保護所致。」東海大學運動休閒與健康管理學程教授吳旻寰補充道。
膝蓋磨損不靠補鈣
「補鈣不會防止膝蓋磨損!」吳濬哲嚴正聲明,許多老年人誤以為補鈣可以改善退化性關節炎,殊不知補鈣是用來預防骨質疏鬆症的。民眾會因為擔心「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手術傷口大、開刀危險性高而放棄,但吳濬哲表示,目前「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已大幅降低傷口的破壞,復原時間也縮短,中山醫院已完成139例。
「手術後膝蓋的狀況都很好,現在每天都可以走一個半小時的路。」85歲的許老先生說道,職業軍官退伍的他,身體相當硬朗,在接受手術前卻長期為膝蓋疼痛所苦。「手術前膝蓋很痛,不能走路,只好改成騎單車代步。」等到實在是痛到無法走了,甚至出現「O形腿」才就醫,後來接受「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術後立即可下床,隔日就出院,直到現在狀況也一直維持很好。
人工與電子關節
「人工關節置換最為人詬病的是,手術過程中,前後十字韌帶、膝蓋骨等多少都會先摘除,待術後縫合。」東海大學教授吳旻寰表示,對於很多運動選手來說,可能也無法再恢復到過往的運動表現,因此電動手臂的發展,確實有助於減少對膝關節的傷害。
最後,吳旻寰呼籲,術後的運動復建非常重要!他提醒,最好使用護具保護好關節的活動,才能讓「術後的患者有好的癒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