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兒童就醫需求特殊,成立兒童醫院已是國內外趨勢。截至2013年12月止,已有5家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申請成立兒童醫院,衛福部並規劃在全台成立3家兒童醫學中心;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認為,集中兒童醫療資源可能導致...
吃肉易致癌,並非危言聳聽。美國研究指出,「菸、酒、肉」是致癌最主要的3種因素,特別是趨向以肉類為主的全球飲食習慣變遷,雖然讓人類更加高壯,卻相對提供腫瘤生長所需養分,導致乳房、子宮、卵巢、腎臟、胰臟、攝護...
膽固醇比例失衡不只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美國加州大學研究指出,血液中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濃度過高,或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過低,可能是導致腦部形成斑塊而引發阿茲海默症的原因...
最新研究指出,吃東西細嚼慢嚥可增加飽足感,並減少熱量攝取。美國德州基督教大學發表於《營養及飲食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避免用餐時間還沒到就餓了,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吃慢一點」;過去研究也顯示,延長咀嚼時間可減...
「民眾如果到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旅遊,應避免生食,以防感染A型肝炎。」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2013年全台急性病毒性A肝確診病例比前3年都要多,大部分患者都是因為生食海鮮而感染;由於最近民眾聚餐機會...
流感疫情即將邁入高峰,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應特別小心。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發現,上周流感確診病例人數是入秋以來新高,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指出,若有四肢發紫、痰中帶血、高燒不退及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盡速就醫;疾管...
護理人員自2014年起全面脫離責任制,民眾最關心夜診及假日門診是否受影響?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表示,門診與急診、手術、重症護理人力鮮少互相流用,沒有回歸3班制就得關閉門診的理由,且各大醫院目前也沒有關診計...
人體內的特殊蛋白質「CHOP」可能導致肝癌。美國研究發現,一種過去認定可抗癌的蛋白質,在動物實驗中卻發現是致癌元凶,研究者未來將繼續了解其促使癌症的背後機制為何,以便改善肝癌療法。研究人員另發現,大蒜中含...
「藥物被人體吸收的效果取決於賦形劑,政府卻放任藥商自行變更。」民間監督健保聯盟30日質疑,衛福部食管署縱容藥廠未經法定人體試驗,變更賦形劑成分,等於讓民眾服用可能無效的藥物。食管署回應,未強制下架係因換藥...
藥廠自行變更成分竟未申報,民團直指高規格認證機制形同虛設。民間監督健保聯盟30日表示,衛福部食管署12月初公布33項未執行人體試驗的藥品,但負責生產這些藥品的10家廠商都通過藥品優良製造認證,顯示優良廠商...
研究指出,嬰兒床及填充玩具表面易殘留具有致病力的鏈球菌,恐致嬰幼兒感染肺炎或皮膚病。過去認為時常清潔嬰幼兒周遭環境,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但即使在打掃頻繁的托嬰中心,能夠感染實驗鼠的肺炎及化膿性鏈球菌,仍然...
人的大腦能分泌雌激素,可以協助治療內分泌、遠離疾病!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最新研究指出,一般由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其實經由腦部也能分泌。研究者認為,這次透過動物實驗獲得的結果若能適用於人體,將可以為荷爾蒙失調提供...
知名流行網站「RunHundred.com」日前公布2013年,民眾慢跑及健身時最常搭配的10首歌曲;「大家通常到年底會變得比較懶惰,」DJ克里斯勞霍恩表示,「許多人都在新年時,下定靠運動減肥的決心;這些...
佳節美食當前,想吃又怕胖,到底該怎麼辦?英國研究顯示,保持規律運動習慣,能有效抵銷短時間內暴飲暴食帶來營養不均衡的狀態。《赫芬頓郵報》專欄作家莉莎楊恩則提出「總攝取熱量」的概念,也就是為了逢年過節享用美食...
一項研究指出,肥胖可能導致男性精蟲數目及射精量下降,進而影響生殖能力。另一篇荷蘭伊拉茲馬斯醫學中心發表的報告則顯示,肥胖者體內俗稱「壓力荷爾蒙」的皮質醇含量,長時間處於偏高狀態,也就是肥胖者可能長期面臨較...
世上迄今還沒有「胖得很健康」這種事情!加拿大研究指出,儘管部分肥胖者體內膽固醇、血壓、血糖等數值都正常,但長期追蹤後發現「健康」肥胖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仍比體重正常者高。澳洲研究也顯示,肥胖是一種體內...
餐廳在菜單上加註熱量標示,究竟對民眾減肥有沒有幫助?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CDC),日前針對該國外食族群進行飲食習慣調查發現,將近3分之2的消費者在速食餐廳點餐時,根本對熱量標示視而不見,更遑論因此選擇...
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團隊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指出,對部分處於青春期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患者來說,「延長暴露療法」可能比傳統以心理支持為主的諮商療法更有效,特別是因性侵害或性虐待導致P...
美國《赫芬頓郵報》日前評選2013年度重大醫療健康事件,共包括新版《心臟病指南》建議3分之1美國成人服藥防心臟病、美總統歐巴馬宣布啟動「大腦解密」計畫、第一夫人蜜雪兒提倡「多喝水」、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根據最新《自然》期刊指出,人類一旦擁有一種稱為「SLC16A11」的基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將提高25%,如果雙親都有同樣基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則提高到50%。不過,研究者發現,該基因在美洲原住民中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