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醫師工時納入《勞基法》,或以《醫療法》修法規範,各界目前仍無共識。立院衛環委員會本週將蘇清泉、劉建國等人所提《醫療法》修正草案排入議程,但部分醫改團體認為應將醫師直接納入《勞基法》,才能保障職災、保險...
長期服用降血壓藥不致傷腎,擅自停藥反而可能造成慢性腎衰竭。德國科隆大學醫學榮譽教授厄蘭德厄德曼19日應心臟學會邀請,分享國際高血壓治療趨勢時表示,該疾病已有多達129種藥物可供選擇;北榮醫學研究部主任林幸...
腸病毒疫情持續蔓延中!衛福部疾管署19日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71型重症病例,該男童出現發燒、手口足病、抽搐、嘔吐、心跳過快等症狀。疾管署防疫醫師蘇韋如指出,全台腸病毒就診人數及停課幼稚園家數都持續攀高,呼籲...
一般認為只會引發疾病的病毒,與幹細胞結合後,可望成為治療腦癌的輔助療法。美國哈佛大學幹細胞中心團隊發表於《國家癌症中心期刊》的研究指出,將容易引發口唇皰疹的「單純皰疹病毒」注入「間質幹細胞」,可組成能殺死...
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載具及應用程式(App),可望成為診斷躁鬱症及帕金森氏症等精神疾病的輔助工具。 美國密西根大學團隊日前在「聲音、口語暨訊號處理國際會議」上,發表一款可錄製並加密躁鬱症患者電話使用狀況...
精神病患者的大腦「體積」恐因萎縮,而較健康者小。哈佛大學醫學院團隊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包括思覺失調症(俗稱精神分裂)、躁鬱症,以及合併幻聽、幻視、被害妄想等思覺失調症狀,與躁鬱症狀的「情感...
「有問題隨時『Line』一下你的家庭醫師啊!」家庭醫學會18日在「世界家庭醫師日」前夕,推出微電影《家庭醫師的一天》,向民眾介紹家醫科所能提供的醫療照顧,並呼籲落實醫療分級與轉診制度。衛福部國健署表示,每...
「醫美業者從事各種廣告行為,但術後傷害與解約退費等消費糾紛層出不窮,至今仍未受消保法規範!」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從2009年至今,受理醫美糾紛的案件77件,其中最受爭議的是收費問題,其次是術後造成的傷...
「黏多醣寶寶若能及早獲得診斷治療,絕對可以『撐過』15歲的關卡。」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炫沛15日出席「國際黏多醣日」活動時指出,該疾病症狀係隨時間逐漸累積,嬰幼兒時期往往難以發現異常,因而錯失治療機會...
「民眾應使用偏弱酸性的洗髮精,而非追求洗完頭後『頭皮緊繃』的感覺。」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皮膚科醫師趙昭明15日公布市售洗髮產品酸鹼值檢測結果,發現逾4成標榜「去頭皮屑」及「控油」的洗髮精,酸鹼值超出pH4...
美國電影頻道HBO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第四季正於全球熱播,原著小說作者喬治馬丁日前參加美國NBC電視台「柯南歐布萊恩深夜脫口秀」節目錄影時語出驚人地表示,負責「生產」《冰與火之歌》系列作品的電腦,...
透過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應用程式,可協助發展遲緩兒童進行復健。國產早療App「泡泡歷險記」透過拼圖、推理、動作、競賽等遊戲,協助遲緩兒進行有關認知、記憶、社會適應及手眼協調等復健。耕莘小兒科主任周彥廷表示...
用於治療心律不整近30年的「老藥」,竟有治療肝癌的效果。國衛院、工研院、成大微生物免疫學研究所及成大附醫團隊,日前發表於醫學期刊《肝臟病學》的研究指出,透過動物實驗發現一種治療心律不整及持續性心房顫動的藥...
「近來氣候濕熱,門診陰道炎患者人數增加近3成。」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14日出席保養品代言活動時提到,近來陰道發炎患者人數明顯增加,多為長時間穿長褲騎乘機車者、流汗後未立即沐浴的運動員,以及睡眠嚴重...
曾研發痲瘋病疫苗的委內瑞拉醫師哈辛托康維特日前過世,享壽百歲。康維特畢生致力於醫療資源貧乏地區的傳染病研究,除痲瘋病外,也曾研發熱帶疾病「利什曼原蟲症」疫苗,晚年則將研究目標轉向癌症疫苗。在醫學研究及人道...
同樣出現腦震盪症狀,女性會比男性更快康復。曾在今年大專盃決賽上演「帽子戲法」助台體奪冠的中華女足前鋒李琇琴,上月在木蘭聯賽中與對手相撞引發腦震盪,日前仍忍痛出征廣州與中國女足的友誼賽,令人動容。同一時間,...
立院擬修法,開放單一藥師支援多家醫療機構,卻遭全台各地藥師公會強烈反對。藥師公會全聯會13日召開記者會指出,開放藥師支援等於變相讓「掛牌」合法,且藥師支援陌生工作場所,恐致給藥失誤,影響患者安全。立委蘇清...
每10秒就有一人死於酒精。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酒精與健康全球狀況報告」,2012年,酒精導致330萬人死亡,是全球死亡人數的5.9%,2010年因酒精致死的人數多達330萬人,超過愛滋病、肺病和暴力傷害致死...
小酌紅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極可能是迷思。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團隊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內科期刊》的研究指出,紅酒中具有抗氧化功效的成分「白藜蘆醇」,過去被認為能減少體內發炎反應,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風險...
自己的癌細胞,用自己的白血球治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中心團隊發表於頂尖學術期刊《科學》的研究,從膽管癌患者體內分離出能消滅癌細胞的特定白血球,並透過體外培養「大量複製」後再輸回患者體內,成功讓腫瘤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