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審慎因應生產者物價指數勁揚

戴肇洋 2024/07/10 13:37 點閱 2034 次
主計總處所公布的6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顯示,6月PPI較去年同月之年增率上升達到3.54%,創下近16個月來新高。(中央社)
主計總處所公布的6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顯示,6月PPI較去年同月之年增率上升達到3.54%,創下近16個月來新高。(中央社)

依據7月6日主計總處所公布的6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顯示,6月PPI較去年同月之年增率上升達到3.54%,創下近16個月來新高。

在PPI包括農林漁牧業產品、土石及礦物產品、製造產品、水電燃氣等四大類別中,以製造產品上漲3.91%為最猛,其中又以電力設備及其配備漲幅9.92%、化學材料及其製品與藥品漲幅8.83%、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漲幅6.18%,最為明顯。

透過PPI預估物價

在學理上,PPI是衡量生產過程所需要採購的相關物價狀況,其指數包括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三個生產階段物價資訊。亦即廠商在生產過程中所面對的物價波動,將反映至最終產品價格,使得PPI將有助於預估未來物價變化。因此,主計總處從2021年1月起編製PPI,2022年1月開始計算其年增率。

若從主計總處PPI資料統計加以觀察,國內PPI年增率於2023年2月達到3.72%高峰後開始滑落。不過,隨著外在環境劇變,加上地緣政治糾葛,今年4月漲勢再起,從4月的2.06%、5月2.75%、至6月的3.54%,使得PPI年增率從第1季的負成長0.04%,上升至第2季的正成長2.78%,上半年度累計漲幅達到1.37%,無疑將直接反映至廠商生產成本。

儘管主計總處指出,由於電力設備及其配備、化學材料及其製品、藥品、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等價格皆呈上漲,加上從4月起電價調升,是造成6月PPI新高的關鍵;不過,中油調降電業用戶天然氣體價格,以及禽畜產品、食品及飼品等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正視PPI後續效應

然而無法掉以輕心的是,國內PPI持續勁揚,除了將會反映廠商生產成本之外,其後續所延伸的通膨壓力。亦即從過去的經驗顯示,外在環境劇變,加上地緣政治糾葛,讓石油、農工原料等各類大宗物資長期高度依賴進口的台彎,始終難以置身事外,使得部分製造廠商因預估國際油價及航運價格上漲,而認為未來半年景氣恐將轉緩,甚至可能更進一步衝擊下半年度景氣復甦力道。

此外,更加擔憂的莫過於近年電價持續調升,隨著核能逐漸退場,如果國際景氣轉佳,屆時廠商火力全開衝刺產能,一旦電力無法穩定供應,加上基本工資上升、減碳實施、綠色通膨等因素影響,皆是未來拉抬國內PPI變數,在無形中勢必造成成本轉嫁壓力。

研擬各種因應方案

面對已開始蠢動的PPI之下,其實許多學者專家再三示警,雖國際農工物料價格波動有來有回,但由於地緣政治日益複雜,政府更加需要針對這些外在環境變數防範未然,研擬各種因應方案,降低成本轉嫁所衍生的通膨威脅,避免對台灣經濟景氣之衝擊。

至於廠商因應方面,必須與時俱進調整經營策略,其中在短期策略上,除了思考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分散製造來源之外,在長期策略上,則是需要探索將其核心聚焦於包括如何加速數位轉型、開發次要供應商、創造特殊性產品和拓展差異化市場,藉此厚植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