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停看聽》任務型大學校長 能翻轉學校命運?

張瑞雄 2023/12/05 09:31 點閱 2027 次
圖為台灣大學校園一景。(中央社)
圖為台灣大學校園一景。(中央社)

在任何國家,大學校長都是一分吃重的工作,要面對校內的師生,要抗拒政治的壓力,要爭取足夠的經費,一些大學校長背後還有董事會的「公婆」,所以有時候大學校長不好找。

最近讀到一篇英國高等教育的分析,是帶領大學度過財務危機、戰略模糊的困難時期所任命「偵錯」(Troubleshooting)的校長的問題。大家懷疑這類經驗豐富的領導人是否能夠在短短的任期內、真正解決根深柢固的制度問題,或者這樣的任命只反映了大學董事會的反動思維。

有如急診室的醫生

雙方都有合理的立場,要扭轉那些似乎注定要「關閉或合併」、士氣低落的機構是非常有成就的。大學能夠在短短幾年內實現「財務獨立」和「永續的未來」,這表明有效的領導可以改變命運,也就像一個「急診室的醫生」要迅速地挽救'危及生命的身體。

然而,也不能誇大校長的領導力,因為「深層」的問題需要「長期的深思熟慮」才能提出解方。要靠更換校長來解決問題等於是「在鐵達尼號上移動躺椅」,並不能解決系統性問題。文化、治理和策略需要數年而不是數月的時間來發展,雖然大學都存在有共同問題,但校長的治理轉移是否如此無縫很值得懷疑,因為每所大學都是獨一無二的。

轉型須持久努力

但人們也不應該低估一位積極進取的領導者,憑藉足夠的權威和經驗快速做出變革的能力,可以改善財務沉痾和提高士氣,讓緊迫的問題似乎可以解決。重新調整方向也還有象徵性的好處,使臨時任命值得,只是持久的轉型一定需要持續的努力。

研究短期目標是否與長期利益相衝突是有趣的議題,解決問題的校長是否會做出適得其反的無情決定?當英雄領袖離開時,文化變革會持續下去嗎?在領導風格方面,雖然溝通和同理心被認為非常重要,但人們想知道一種更專制的方法對於「扭轉局面」是否也有價值?

從政策角度來看,這個趨勢是否反映了英國高等教育的治理弱點可說是關鍵,如果董事會經常對策略方向失去信心,那麼他們的監督又如何呢?董事長的任命是否應該與校長的任命同步進行?以解決權責不清和問責的問題。

阻止惡化 另闢新路

雖然人們應該警惕對於複雜制度問題過於簡單化的解決方案,但英國大學專業短期領導人的崛起,似乎是一種可以理解的趨勢,他們可以產生成果,無論多麼不完美。他們的價值不在於創造奇蹟,而是在於阻止惡化並開闢新的道路,但進一步評估他們的持久影響和領導模式,將是未來是否持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