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停聽看)從美國大學的困境看台灣

張瑞雄 2025/07/09 15:44 點閱 163 次

美國高等教育界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自從川普再次入主白宮以來,他展開了一場針對精英大學的全面戰爭,試圖以行政權力和政策手段改變美國高教的價值與結構,引發了廣泛的憂慮。

總統對抗高等教育

川普政府對哈佛大學的攻擊尤其嚴厲,從取消數十億美元的聯邦研究資助,到威脅撤銷哈佛的免稅地位,甚至試圖禁止其招收國際學生,這些行動標誌著白宮與高等教育之間關係的新低點。

川普政府最近甚至指控哈佛大學在反猶太主義問題上違反聯邦民權法,揚言全面切斷哈佛的聯邦資金,除非學校立即接受行政部門提出的改善條件。這些舉動不僅損害了哈佛作為自由學術堡壘的聲譽,也顯示了川普政府將高教機構視為政治敵人的策略。

這一場戰爭

哈佛並非唯一遭受此類攻擊的大學,哥倫比亞、普林斯頓、賓州大學等其他知名學府,同樣面臨聯邦資助遭到削減或取消的威脅。尤其賓州大學為恢復聯邦資金,迫於政治壓力,不得不撤銷跨性別運動員的比賽紀錄並公開道歉,此舉更被視為政治妥協與學術自由退讓的典型例子。

這場戰爭的背後,其實是一場關於高等教育自由與政治干預的根本衝突。川普政府指控這些學府被左派意識形態所主導,批評其多元、公平與包容(DEI)政策,認為這些政策實際上是歧視性的。政府透過嚴厲的財政和法律手段,企圖迫使大學改變其招生、聘用及校園活動政策。學術界與教育工作者則強調,大學應堅持獨立自主,不受政治力量的干擾,以維護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

應採中立性策略

這場戰爭之所以能持續升級,媒體的推波助瀾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過去十年,美國媒體對校園內「政治正確」和「覺醒文化」的批評不絕於耳,許多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和《大西洋雜誌》等,頻繁刊載批評大學內左派意識形態的文章。這種論述無疑為川普政府的行動提供了輿論上的支持,使其能夠名正言順地展開對大學的攻擊。

有學者指出,為避免未來類似攻擊,高等教育應改考慮採取「機構中立性」的策略,即避免被視為具有明顯政治立場。但這種所謂的「中立性」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姿態,未必能避免遭受政治壓力與攻擊。

恐危及民主根基

真正的問題在於,川普政府對於精英大學的打壓,實際上是企圖改變美國教育與社會的根本價值觀,並非僅僅針對某種特定意識形態。

當政府透過財政威脅、法律挑戰以及政策干涉,試圖強行改變學術自由和獨立運作的原則時,不僅會影響美國的學術競爭力,也將危及其民主制度的根基。因為民主的運作本質上需要自由、獨立的思想與批判精神,而這些正是高等教育所承載的核心價值。

考驗高等教育的獨立性

因此面對政府的干預與攻擊,大學和學術界必須堅持捍衛自身的獨立性,不應輕易妥協或退讓。唯有堅守獨立與自由原則,才能確保高等教育持續扮演培養獨立思想和創新能力的角色,這不僅是教育的本質,更是民主社會得以持續運作的必要條件。

回到台灣,教育部對大學的控制也不惶多讓,招生那一國多少學生,與大陸的交流等等都綁的很緊,同樣讓大學動輒得咎。美國這場大學與政府的較量,將考驗高等教育界是否有足夠的勇氣與智慧來抵禦政治的蠶食與壓迫,進而保護知識與思想的多樣性,並守護民主的未來。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