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鋼琴家路易沙達訪台,好友徐鵬博最近邀我前往,曲目排出蕭邦生前出版的共41首馬祖卡(Mazurka)舞曲。可惜我無法出席,深深感到遺憾,因為要在一場音樂會上聽到這麼全的蕭邦馬祖卡舞曲,並不是常見容易的事。
馬祖卡舞曲41首
馬祖卡是一種來自波蘭中部的舞曲,大約在17世紀開始出現,類似於華爾茲,多為3/4拍或3/8拍,舞步輕快,重音會在舞蹈中不斷變化,但常在第二拍予以加重。許多作曲家會創作馬祖卡舞曲,作為一種獨特風格的音樂類型。
創作馬祖卡舞曲的作曲家中,最重要的當屬「鋼琴詩人」蕭邦。蕭邦留下了大量的馬祖卡舞曲的創作,光是生前出版的就有41首,加上沒有作品編號、以手稿形式流傳下來的,總計有57首之多,是蕭邦留下最多作品的音樂曲式。可以說終其一生,蕭邦都在創作馬祖卡舞曲。
考驗蕭邦演奏者
但是蕭邦的馬祖卡不是拿來跳舞的,以音樂來說,也跳不起來。他是藉由馬祖卡舞曲的特殊節奏與形式,嘗試各種和聲、音階和節奏的可能。我認為馬祖卡舞曲是最考驗蕭邦演奏者的曲目,不同的演奏家對節奏、內聲部都有獨特處理的想法,乃至於彈性速度的運用上,都會有非常多微妙和精細的不同。
我曾提過上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有一次與以蕭邦演奏聞名於世的前輩大師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爭論蕭邦馬祖卡舞曲的速度,甚至各自跳起舞步印證。兩位大師相持不下,猶如金庸小說《俠客行》,俠客島上兩位島主對刻在石碑的文字見解不同,還動起手來各自較勁一樣。
如果連兩位鋼琴大師都爭論起來,可見馬祖卡舞曲之玄妙,不下於難解的絕世武學奧秘。也因此每五年舉辦一次的蕭邦鋼琴大賽,也從第二屆開始設立馬祖卡演奏特別獎,從參賽者中挑選出評審認為「最對味」的馬祖卡舞曲演奏。
聽到不同的舞步
欣賞各家不同演奏的蕭邦馬祖卡舞曲,一向是聆聽音樂的至高樂趣。因為你會聽到不同的舞步,不同的彈性速度,乃至於不同的內聲部處理。但是很有意思的,很少有讓我讚嘆「這真是完美的馬祖卡舞曲啊!」的演奏。我會說蕭邦馬祖卡舞曲很講究氣質,或者說氣韻,不是蠻夫武將類型的鋼琴家彈得來的。
對我而言,前輩大師不論,當今還在世的現役鋼琴家中,彈蕭邦彈最好的,當數1980年蕭邦鋼琴大賽冠軍、越南鋼琴家鄧泰山。甚至我可以說,即使算上歷屆蕭邦鋼琴大賽冠軍,包括波里尼、阿格麗希與齊瑪曼,鄧泰山的蕭邦演奏也能勝出,因為勝在氣質與氣韻。
當今還在世的現役鋼琴家中,彈蕭邦彈最好的,當數1980年蕭邦鋼琴大賽冠軍、越南鋼琴家鄧泰山。(網路截圖)
他讓時間倒轉了!
上個月鄧泰山來台演奏莫札特第23號鋼琴協奏曲,表現依舊亮眼,但是他真正讓全場觀眾屏息的,是安可曲彈了少見的第十七號降a小調圓舞曲。當第一個音晶亮地出場,那樣的速度與樂句,整個音樂廳的時間好像凝結變慢,進入迴轉時空,我強烈感受到「他讓時間倒轉了!」
鄧泰山確實有這樣神奇的力量,尤其是他演奏蕭邦時。這位在戰火中防空洞成長,當年戴著厚厚眼鏡,不起眼的東方面孔參賽者,成為史上第一位贏得蕭邦大賽桂冠的亞洲鋼琴家,還拿下了馬祖卡特別獎。他的演奏完全參透蕭邦的靈魂,聽聽馬祖卡舞曲就可以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