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百轉千折蕭邦的情思圍繞

蕭旭岑 2023/07/25 17:09 點閱 2960 次
蕭邦鋼琴大賽第三名,西班牙的Martin Garcia Garcia,他的音樂性與微妙情緒變化,格外引人注目。(作者提供)
蕭邦鋼琴大賽第三名,西班牙的Martin Garcia Garcia,他的音樂性與微妙情緒變化,格外引人注目。(作者提供)

看到波蘭,想起蕭邦。上個月舉辦學生營隊,碰到在波蘭音樂學院就讀的廖馨華,她特別遠從波蘭返台參加活動,欣喜結緣之餘,也聊起音樂。原來她讀我寫的音樂文章十餘年,老讀者不嫌棄,格外給我許多鼓勵。

專業與半吊子

我看了她演奏的蕭士塔高維契雙鋼琴小協奏曲影片,琴音洋溢青春活力,又不失沉穩思考。我們也談了布拉姆斯由作曲法技巧搭建音樂邏輯的第一、二號鋼琴奏鳴曲,以及厚重又充滿哲思的第三號。一席真正專業者與半吊子業餘的對話,充滿了許多樂趣。

也蒙她指正了文章中一些細微的謬誤,例如先前被我德奧混稱的鋼琴大師布蘭德爾(Alfred Brendel),及「維也納鋼琴三傑」之一的德慕斯( Jorg Demus ),她說德慕斯是奧地利人,住在下奧地利的城市St. Pölten,而布蘭德爾是捷克出生的奧地利鋼琴家。她告訴,我奧地利人很討厭德國人,所以不喜被籠統「送作堆」,這也是她去奧地利讀書才知道。

蕭邦兩首協奏曲

意外驚喜的是,我們談到2021年第十八屆國際蕭邦鋼琴比賽第三名,西班牙的Martin Garcia Garcia。我很欣賞他的音樂性與微妙情緒變化,覺得雖是探花,但饒富特色。沒想到馨華說,在波蘭常常碰到Garcia Garcia本人,有時在街上巧遇,有時在練琴室看到他苦練,偶爾還聊兩句。

我對Garcia Garcia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在蕭邦鋼琴大賽決賽中,選擇了一般人很少選的第二號f小調鋼琴協奏曲,而非更為通俗普及的第一號e小調鋼琴協奏曲。這個決定讓我頗為驚喜,甚至更為欣賞他。

比較少人走的路

蕭邦一生只寫過兩首協奏曲,分別是作品11號 的第一號e小調鋼琴協奏曲與作品21號的第一號f小調鋼琴協奏曲。這兩首都是蕭邦20歲之前的作品,尚未進入中晚期的「浪漫時期」,有莫札特及其弟子胡梅爾(Johann Nepomuk Hummel)的古典架構風格,又充滿蕭邦獨一無二的語法與色彩。

蕭邦鋼琴大賽規定,決賽時參賽者要在蕭邦兩首鋼琴協奏曲擇一,與樂團搭配公開演出。過去近百年來,參賽者多半選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二號反而很少出現,主要原因是第一號的鋼琴部分華麗超技,甚至樂團配器的豐富度,讓參賽者認為更有表現空間,也更有展現鋼琴技巧的餘裕。

再加上過去蕭邦鋼琴大賽的紀錄,只有兩位參賽者是演奏第二號協奏曲贏得冠軍的,更加深了參賽者選曲的複雜考量。也因此,Garcia Garcia有此勇氣,選擇了比較少人走的路,有藝術家的堅持與自信,毋寧是令人欽佩的。

我個人也比較喜歡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因為相對更為素樸精深,也更具原創性與靈思。尤其是第一樂章發展部,鋼琴與樂團對話的段落,那種百轉千折的情思圍繞,好似雄辯滔滔,又好似喃喃低語,是我認為古往今來鋼琴協奏曲寫作的特殊風景,愛樂者不可不聽。

年輕鋼琴家的銳氣

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極為考驗鋼琴家的功力,上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李希特就獨鍾此曲,也留下偉大的演出。馨華致贈我Garcia Garcia在大賽決賽現場錄音,也展現年輕鋼琴家獨有的銳氣,為此曲注入新鮮感,有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值得每一位愛好蕭邦者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