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若政府不從「生意人」著想 台灣能有未來?

醒報編輯部 2023/07/16 12:08 點閱 2670 次

危老建築都更問題,意外引爆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政府高官的「生意人」迷糊仗,是非已難分辨。但是缺乏「生意人」的特質與能力,能把政府的事情做好嗎?值得主政者深思。「生意人」務實的建言,未嘗不值得接納,方能為台灣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內閣接力批郭

郭台銘批評國內都更政策,引發內政部長林右昌為文直言「郭董是生意人,但政府並不是生意人」,不料又引來郭台銘檢討政府不瞭解產業需求,讓產業面臨極大的困局,此刻,經濟部也搬出長篇外貿數據,證明政府「瞭解」產業需求,行政院長陳建仁再接棒闡述近三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全球第一,稅收優於預期,延續戰火。

「政府並不是生意人」,此言恐怕與當今世界各國領導人與政府的表現,有相當大的差距。今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國大陸,不論世人如何評價,但是他此行立即有36家企業,達成18項合作協議,以及空巴160架飛機,200億美元訂單到手,誰說他不是「生意人」?

全球政府都是「生意人」

印度總理默迪訪美,奠定未來國家經濟科技的基礎,更是眼光精準的生意人。其他如美國、德國、越南、中國大陸、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每一個國家領導人與政府不論台前演出如何的政治戲碼,背後都在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盤算。

即使與中國大陸結仇,也不敢輕言斷鏈脫鈎,傷害經濟,其實,全球政府及政客都是「生意人」,如何妥善配置有限資源,應該是成功「生意人」的特質,畢竟資源有限,任何一次錯誤的決策,都可能造成企業無法彌補的傷害,唯有精準配置資源,才能使企業逐漸成長茁壯。「政府不是生意人」,但若錯誤配置資源國家資源,造成國營事業嚴重的虧損,正是典型例子。

國營事業需要生意人

當前國營事業負債普遍惡化,衝擊國家基礎建設,甚至導致意外事故頻傳,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例如台灣自來水公司連續5年虧損,去年慘賠7.3億元,每年漏水4.4億公噸,相當於2.5個石門水庫蓄水量。台灣暖化嚴重,工商業及民生用水激增,缺水危機惡化。基隆暖暖最近爆管,水質變黃有異味,無法解決,正是例證。

台電2022年虧損2675億元,預計今年再虧2785億元,兩年共虧損5460億元,預計2025非核家園以後,失去廉價的核電,爆增的再生能源、天然氣、燃煤等生產成本,將使台電虧損至少再增加3成以上,政府究竟該怎麼辦,全民及外國商會都在擔心,影響全國「生意人」及人民生活。

政府不是生意人的憂慮

台鐵迄2022年負債已達3753億元,年年虧損,員工待遇福利差,攬才困難,近年連續發生太魯閣、普悠瑪大車禍,經營管理發生問題,何嘗不是政府必須思考的「生意人」問題,究竟該怎麼解決台鐵沈痾,政客必須拿出企業管理的辦法,扮演好「生意人」的角色,才能使國營事業脫困。

用人唯才,應該也是「生意人」成功重要因素,事在人為,任何企業成功,人才是最重要因素,沒有張忠謀不會有現在的台積電,也不可能有半導體產業鏈,更不可能有近3年來台灣傲人的經濟成長率,再往前延伸,張忠謀曾經說,孫運璿、李國鼎是他最相信的人,當初沒有政府投資55億元支持,不可能有現在的台積電,更不會有現在台灣暢旺的經濟,孫、李二人不正是「生意人」?

政府當然不是生意人,因為政府的考量是全民的利益,不能只為資本家著想;但要記得:水漲則船高,台灣經濟的發展、居住問題的改善,應是政府念兹再茲,必須以「做生意」將本求利、爭取效率業績的精神努力以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