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與美圍堵中國?

戴肇洋 2022/05/05 11:54 點閱 2140 次

自從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無意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同時於2021年10月出席「東亞峰會」時,提出「印太經濟架構(IPEF)」作為推動印太經濟政策,以及從今年5月開始推動後,IPEF已成為拜登政府運籌「印太戰略」的核心。

IPEF成印太核心?

依據IPEF初步藍圖,其議題包括:供應鏈韌性、基礎設施、潔淨能源、數位經濟標準、隱私權保護、資料跨境傳輸及加密技術等領域,以促進區域內部相互合作解決問題為原則。再者,IPEF除了讓美國行政部門擺脫傳統貿易協議需經國會同意桎梏之外,同時讓各國選擇其較適合的項目個別簽署協議。

在拜登提出IPEF後,頗讓我方政府高層認為台美關係「堅若磐石」,以台灣經濟多元、靈活的優勢,可以在供應鏈韌性、數位經濟標準、基礎建設及潔淨能源等關鍵領域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指出這些議題是為台灣量身打造,受邀加入IPEF理應樂觀。

誠如之前在「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會議上,將上述議題作為未來合作的焦點,加上4月2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回覆國會質詢時表示,IPEF屬於開放兼具保容特性,並未排除包括台灣在內任何國家,顯示台灣受邀加入IPEF審慎樂觀。

仍以美國利益優先

然而,台灣是否順利加入IPEF,進而延伸參與其他區域經濟整合,藉此擺脫經濟在中國外交干擾下遭到孤立困境,恐將需要斟酌,從美國推動IPEF之目的,或將可以發現端倪。

首先,經濟是外交的延伸,經濟外交路線是台美斷交之後的我方國策;相對美國推動IPEF則著重於外交即為經濟,其對口交涉平台,自然不是WTO傳統模式。此外,台美之間不論是簽署投資貿易協議或自由貿易協議,迄今未見曙光,難以奢望美方在短期內將台灣納入著重外交的IPEF。

其次,IPEF在規劃上以「美國利益」為邏輯,在解決美國較急迫的問題之同時,無不以圍堵中國崛起為目的,尤其是「一帶一路」計畫之拓展。這些包括:提高供應鏈韌性、建立數位經濟標準、訂定行動交易規範、參與新興國家基礎建設等,皆是美國政府希望透過IPEF,重塑政策指導與經濟之關聯。

前途未卜更要準備

很顯然地,IPEF是拜登政府運籌印太戰略的核心政策,同時是藉此圍堵中國經濟的工具,若讓台灣加入IPEF極易被解讀為參與圍堵中國,並非目前美國最佳利益。

因此,從最近兩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會議的內容觀察可以發現,迄今並未進行我方所期待的「台美雙邊貿易協議(BTA)」談判,似乎說明透過加入IPEF,進而延伸參與其他區域經濟整合,難以審慎樂觀。雖然如此,我們仍然需要持續配合IPEF期程進行準備,一旦時機來臨,或將可以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