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咖啡坊》捷運應因地制宜 基隆需輻射交通系統

邱文福 2021/11/29 16:57 點閱 1097 次

人人都要快速方便的捷運,但是全球各鄉各鎮大小城市,都必須以「因地制宜」的邏輯去進行。

人類最早的捷運之一—巴西的庫里堤巴市平面捷運,或是香港的都市遊龍小巴系統,都是因地制宜的典範。近來話題最夯的基隆捷運,很多人一聽只開到八堵就傻眼,事實上,八堵可成為台北進入基隆的一個樞紐站,需要以輻射型的捷運系統,或搭配港式小巴、輕軌系統等開往各個地區。

交通樞紐的認知

捷運的特性就是在便捷,人們的交通需求是公共服務概念,而非純粹的市場法則,但是台灣不幸的是半世紀前就放棄公共服務,直接把路權拋給民間企業,任憑市場法則運作,因為是利益導向的經營,至今成為道路經營的夢魘。

交通樞紐的意義,在於防止甲地到乙地後,造成該地的道路壅塞,因此需要轉運中心向外輻射,像是台北京站或市府轉運站,但是這兩處轉運站只是大巴的吞吐,並沒有讓外來交通運具放置的空間。真正的轉運站必須是讓外地來車可以放置並轉乘,如果乘客都必須自行仰賴其他運具抵達轉運中心,在進出的需求上就不可能滿足供需。

因此,樞紐必須是四通八達的所在,即或不然也必須是一個交通的輻射中心。基隆的八堵站事實上就長期扮演北入基隆、東往宜蘭的功能,只是這兩個方向都各自只有一條路線,無法發揮樞紐功能。

站站都是樞紐

從八堵進入基隆,包括東向的暖暖、瑞芳、九份。東北向的信義區、八斗子,北東北向的仁愛、中正區,北向的海洋廣場與中山區,以及偏西北的安樂與新北萬里。每一個方向都有其地形、地質、地理特殊因素,所以要採取不同的交通工具達到最後一哩路。

大眾運輸到了定點之後,就是地方樞紐計畫,也就是各自選擇計程車、私家車、單車、機車、走路等方式。以內湖科學園區來說,雖有接駁車,但是許多人寧可走路取代接駁,因為接駁達到目的地是繞道而不是直線。

民眾或經營者的需要

因為路權「賣」」給了私人,台灣的大眾運輸就被民營企業扼住咽喉,因為官方不能打擊企業,企業則必須以賺錢為目的,只會更重度的倚賴政府補貼。民營運輸公司設計的行車路線,繞行各熱門地點接送乘客,單趟就花掉1、2小時,繞經的路線換算路名可能多達60個街道。

以香港來說,捷運完成後的每一個站點,幾乎都有小巴站,他們的小巴從早年的12人座進展到16人座而19人座,幾乎在每個總站都是有人就發車,不會是那種30分鐘、1小時一班甚至一天只有四班,或者晚上19.00收班,讓夜歸的人不敢夜歸,出門的人不敢出門。

基隆山城擁有的,其實就像香港的城市特質。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