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咖啡坊》話說台灣汽車雜誌盛與衰

邱文福 2021/07/05 09:43 點閱 4727 次

在1980年代,台灣還沒有任何本土汽車雜誌,有的就是來自香港的「汽車雜誌」。自1982年季刊「汽車購買指南」問世後,在最興旺的歲月裡,坊間竟有多達19本汽車相關的雜誌。而如今不再發行紙本的,竟然是本土最老牌的「汽車購買指南」。

賞車購車資訊

雖然裕隆汽車到1980年已經創立約30年,坊間卻沒有任何一份汽車專業雜誌上市,僅在部分汽車公司內部有些直接向國外訂購的專業雜誌、書籍,可知專業程度的落後。

事實上,在1970年中期,就曾有任職經濟日報的記者想創辦一份汽車雜誌,但雷聲響完之後似乎就消失了,至今應該也無人有此記憶。而一份號稱「汽車週刊」在三重發行,基本上卻是以香港汽車雜誌內容,搭配若干台灣車業新聞集錦剪貼拼湊,以及一二短文應景。

購車參考欠缺經驗

到了1982年終於有以「季刊」發行的「汽車購買指南」,然後陸續出現了「汽車鑑賞」、「汽車市場」以及「汽車百科」等。這期間,「汽車市場」發行12期之後就宣布停刊。

在1985年時台灣汽車市場全年還不過8萬輛上下,裕隆、福特、三陽、三富之外,進口車雖然自1980年8月正式開放,但不知道何時政府又宣布禁止進口,所以市場仍然是一片觀望態度,商家等於只有四大家,廣告預算怎可能給到汽車雜誌?電視、報紙才是主流。

汽車市場在1984年跳出進口的西班牙「喜悅汽車」挑戰國產車,在1985年更有全面產品大降價的義大利「飛雅特汽車」,以三箱車款1.6引擎100匹馬力直指國產車心臟地帶,掀起台灣汽車市場的第一次大戰。這氛圍刺激了專業雜誌的誕生,到了1990年前後,更因豐田汽車重回國產車陣營,爆發第二次車市大戰,專業雜誌於是大量出現。

新車資訊爆發

車市一次戰爭時,堪稱台灣汽車雜誌最發達的歲月,彼時的年輕學子還不能買車,卻很捨得花錢買雜誌研究汽車,飢渴索求資訊,他們的大量購買、訂閱,活化了汽車專業雜誌的發展。

於是1990年以後,相關的專業雜誌大爆發,「一手車訊」、「Smart CAR 購車誌」、「超越車訊」、「CAR and DRIVE 車誌」、「e-Auto車主」、「Option 改裝車訊」、「GT改裝雜誌」、「SPEC R 汽車性能情報」、「Elite 精英車誌」、「4×4 越野特快」、「RV 野趣」、「e-Auto 中古車」、「2手車訊」、「汽車線上情報(Auto Online)」、「AG(Auto Graphic)汽車雜誌」、「European CAR」、「RV嬉遊季刊」等等好不熱鬧。

網路上,不少人回憶自己是『吃「汽購奶粉」長大的』,也認同後起之秀如「一手車訊」、「超越車訊」等以「敢言、敢衝、敢加入編輯主觀好惡的看法」,並且投入儀器測試分高下,成為勝出上個十年發刊的「汽車購買指南」等的利器。

媒體公關行銷

30年過去,汽車專業雜誌一方面無法再倚賴車商推展「媒體公關行銷」預算,網路盛行下,汽車雜誌或者所有文字印刷媒體,更不能靠刊物本身發售取得損益兩平。另一方面,更沒有廠商會花錢在謾罵自家品牌的媒體刊登廣告。

豐田汽車在台灣站上銷售比例三成以上後,競爭品牌曾不惜買通媒體攻擊,結果是自絕於來自豐田的廣告收入。

事實上,台灣汽車專業媒體會走上末路,不實內容遠比公關行銷嚴重百倍,最終加上網路的發達,導致一本一本的重部頭刊物消失,要期待下一個紙本商機,基本上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