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咖啡坊》國補與裸價 中國車業生死戰

邱文福 2024/06/13 20:22 點閱 212 次
比亞迪「宋」休旅車款式。(網路截圖)
比亞迪「宋」休旅車款式。(網路截圖)

中國車業價格戰,政府重點支持的比亞迪,在通用五菱宏光小電車的低價搶市靈感之後,全面挑動價格戰,不僅掀起企圖壓縮中國境內車業戰爭,更大舉向全球各大汽車市場發動攻擊。

國補裸價以退敵

比亞迪的攻擊戰,說穿了就是藉國補(國家補貼),用電動車實際的裸價(還原真實成本),攻擊中國境內各大國際合資廠以及特斯拉。其中去除中國自主品牌後的國際合資品牌有:一汽大眾、一汽大眾奧迪、一汽大眾捷達與一汽豐田。二汽東風則是東風商用車、東風日產、與法國PSA合資的神龍汽車(包括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以及與日本本田合資的東風本田。上汽集團包括上汽福斯、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其他有廣汽集團、遼寧華晨等等。

長期以來,合資車廠品牌佔有市場90%以上,技術拿不到利潤又歸回合作方,北京不得不祭出自主品牌要求,但多屬掛羊頭賣狗肉,底子仍是國際廠牌的零組件,披上一件外衣跟商標,最終才會推出比亞迪這樣的指標車廠,而浙江吉利除了併吞瑞典VOLVO、馬來西亞普騰等,仍欠缺自家產品的核心技術與核心價值。

中國成為世界最大車市,全年銷售高達2500萬輛佔全球近1/4,長期由中外合資車廠控制,導致德國大眾、賓士、寶馬三大汽車集團全年獲利50%以上來自中國,這讓北京顏面盡失,這次比亞迪得以全力反擊全球車業,在於中國沒有其他車業可堪重任,前十年浙江吉利集中力量擴充品牌,卻無能建立市占與品牌形象;比亞迪則毫無後顧之憂地採取攻擊戰略,運用國補、裸價戰術下發下豪語,要讓合資品牌縮水至20%以下市占。

汽車戰波及全世界

儘管汽車業5.0即將誕生,燃油、電動、氫動、混動搭配AI為輔的新世紀動力競爭迫在眼前。上世紀在美國與歐洲境內的車業大戰,源自規模競爭,眼下的車業競爭則困在中國境內,2016年前後新加入戰局的300家註冊新能源車業,存活的不到30家,所謂新勢力的明星蔚來、理想、小鵬等,日子都不好過,威馬汽車已因財務困局破產;比亞迪向世界進軍,上汽透過裕隆有機會拿下台灣,威脅豐田和泰。


”AA”
宣稱將推出20款各式電動車搶市的比亞迪。(網路截圖)

只是,中國車業產能過剩市場萎縮,大量向全球擴張下,歐美已嚴陣對待,台灣裕隆中華樂迎上汽名爵與大通,在台灣成功搶灘,透過台塑組裝的東風貨車大小通吃,發展如何後續值得觀察,是否引起福特六和、本田台灣的續留考量,才是當局必須思考的問題。畢竟中國車業的國補砲彈如何?外人難懂。

台廠拚戰中國市場

幾十年來,台商、台人多樂觀看待進入中國的市場爭戰,事實上,專業經理人除非外商身份保障,否則就是工具人,用完丟掉。早期國產車眾多高管進入中國車企,絕無8年以上風光歲月,近年更是4年出局(前MIH執行長鄭顯聰在中國蔚來即是),至於企業,能有歐美原廠關係支撐者例外,否則不會有油水讓你撈。後來納智捷淪為二汽集團三四級機構,營運輪不到台方操心,出資之外毫無商機,終至撤守。


”AA”
2018年敏安汽車工廠竣工儀式暨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在淮安舉行,敏安汽車首款量產車型正式亮相,秦榮華預告明年就會量產50萬台。(網路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