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打獵夏季歷史系列之五〉時間切片首例─溯自公元535年

魏國彥 2021/06/17 09:52 點閱 3966 次

1980我到美國留學,博士導師科內特教授倡導研究海洋岩芯中有孔蟲的變化,來探查地質時代中海洋環境的演替,當時,我們身在廬山中,還十分懵懂,並不明瞭正在開拓一個新的學門。

古海洋學的研究

數年之後,這種類型的研究被稱做「古海洋學」,我的老師眼明手快,很快提出研究古海洋歷史有兩種「趨近」(approaches) 方式,其一為「時間序列」(time series) 式,其二為「時間切片」(time slices)式。這正如我們研讀歷史,開始讀本國史,由古而今,而後及於他國,如日本史、歐洲史。

直到晚近,才多有「時間切片」式的研究,以一個歷史時間切面為焦點,探討世界各地的相互影響,本來,這也是世界演變的本質,尤其,當不同地區來往密切,牽某地之一髮,動世界之全身。

時間切片探源

《西曆535年大浩劫》就是這麼一本「時間切片」式的書,作者大衛•奇斯野心宏大,認為發生於這一年的災難事件結束了「古代世界」,開啟了「原初─現代」(proto-modern),也就是現代世界的開端,而顛覆了史學家慣常使用的「中世紀」用法。

故事的開始放在羅馬帝國,淋巴腺鼠疫出現於非洲北岸的港口,迅速蔓延到亞歷山卓、君士坦丁,終至整個羅馬帝國,多達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帝國像一個「天遣下的榨葡萄機,把居民當成葡萄一樣無情地踐踏壓榨。」鼠疫一路蔓延到法國、西班牙、愛爾蘭,肆虐兩百年。

與此同時,原來統治蒙古草原的阿瓦爾人遭突厥人挑戰,中國的北朝文獻顯示,西元五三七年、五三八年遭逢一千九百年來最惡劣的旱災,這旱災當也影響了蒙古草原,阿瓦爾人完全依賴馬匹,因而有較優越的移動能力與攻擊騎兵,得以稱霸草原。

演化式決定論

突來的氣候變遷,青草減少,突厥人除了養馬之外,也養牛、羊,反芻使牠們更能適應乾旱天氣,有較強能力吸收植物營養,突厥人因而勝過阿瓦爾人。阿瓦爾人向西敗走,侵入斯拉夫人國度,兩者夥同,往西騷擾羅馬帝國,終致羅馬帝國淪亡。

就這樣,一波接著一波,如擲石入水,漣漪擴散,牽動全世界。伊斯蘭國度,中國的南北朝、西歐不列顛與法國,無一倖免。作者試圖描述一種「演化式決定論」(evolved determinism) 的歷史進程,可視為「環境決定論」的一種進化版本。

作者最後問到終極問題: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極端氣候、人口遷徙、鼠疫傳布?那決定性的第一因是什麼呢?

找到元兇?

作者像個偵探,一直到最後一章才抽絲剝繭,揭曉答案,原來是西元五三五年蘇門答臘火山大爆發,中國《南史》中有「兩聞霹靂聲」的文字,被認為這火山爆炸聲竟能遠傳4506公里,被南京文人聽到與記錄,而且,遠在格陵蘭的冰芯也保存了火山灰,元兇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