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107年起,健康食品需依型態加註內容標示及用量提醒警語,違者將開罰3到15萬元。(photo by楊蕓/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37/197/big/%E5%9C%96%E8%AA%AA%EF%BC%9A107%E5%B9%B4%E8%B5%B7%EF%BC%8C%E5%81%A5%E5%BA%B7%E9%A3%9F%E5%93%81%E9%9C%80%E4%BE%9D%E5%9E%8B%E6%85%8B%E5%8A%A0%E8%A8%BB%E5%85%A7%E5%AE%B9%E6%A8%99%E7%A4%BA%E5%8F%8A%E7%94%A8%E9%87%8F%E6%8F%90%E9%86%92%E8%AD%A6%E8%AA%9E%EF%BC%8C%E9%81%95%E8%80%85%E5%B0%87%E5%90%91%E6%A5%AD%E8%80%85%E9%96%8B%E7%BD%B03%E5%88%B015%E8%90%AC%E5%85%83%E3%80%82%EF%BC%88photo_by%E6%A5%8A%E8%95%93%EF%BC%8F%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jpeg?1504080969)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健康食品非藥品,吃多小心傷身!市售健康食品種類繁多,消費者常將保健功效誤會成醫療功效,導致過度攝取,反而有害健康。衛生福利部食藥署30日預告,107年元旦起,健康食品需依型態加註內容標示及用量提醒警語,違者將向業者開罰3到15萬元。
健康食品須經科學性實驗通過,證明有保健功效,且安全、安定,向衛福部申請查驗通過後,才能以健康食品的名義販賣。至今實行18年,已核發403張健康食品許可證。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周珮如強調,健康食品對人體有保健功效,但不是藥品。她提醒,健康食品的本質仍是食品,多吃無益。
健康食品種類繁多,食藥署針對不同型態的食品規範加註內容。常見膠囊、錠狀型態的保健食品,須在包裝上加註「本產品非藥品,僅供保健用,罹病者仍需就醫」;其他傳統食品型態,如麥片、雞精、優酪乳、飲料、奶粉等,則須加註「本產品僅供保健用,不具醫療效能」字樣。
食用健康食品對人體有保健功效,但不代表吃越多越好。周珮如呼籲消費者,健康食品須依「建議攝取量」食用,多吃不但無益,還可能有害健康。她也表示,健康食品應在包裝上標示出安全、又能產生功效的劑量。為了達到提醒效果,加註事項的字體大小須和注意事項相同,且要加粗,字體顏色必須和包裝底色有所區別。
新制將在107年1月1日上路,若是目前已有許可證的健康食品,有六個月緩衝期,食藥署呼籲業者提早因應,對於應標示而未標示的業者,產品需回收改善,違者開罰3到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