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衝擊 金融業危機中有轉機

黃敬哲 2016/04/12 16:31 點閱 11384 次
比特幣是數位金融技術的象徵之一。(photo by Antana at Fliker.com)
比特幣是數位金融技術的象徵之一。(photo by Antana at Fliker.com)

【台灣醒報記者黃敬哲台北報導】「許多人擔憂數位金融的發展會不會引起銀行大量裁員風潮,影響也的確存在,但是關鍵還是在於如何去尋找新的營運模式。」北醫大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謝邦昌12日在金融研訓院與微軟合作舉辦的數位金融創新研討會中,做了上述表示。

「快速計算,大量儲存。」是數位金融(Fin Tech)的特色,其中包含雲端計算、大數據分析、機器人等先進概念。數位金融對於金融服務業的業務模式、產品、作業流程,具有強烈的破壞性創新效應。是目前世界各國爭相發展的產業之一。

台灣數位經濟有潛力

謝邦昌以醫療與金融的結合為例,一般人可能覺得有糖尿病的患者,其壽命應該比較短。但是經由大數據分析顯示並非如此,病人可能因為疾病而更注重飲食安全,反而延長了壽命。這些數據對壽險業就很有意義。

目前北醫正與國泰、富邦等銀行合作,藉整合財經、健保、生活等領域的資料庫,共同打造新的營運模式。他說,台灣的醫療服務水準已達到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水準;台灣也是全球資料開放規模最大的國家。在這方面擁有很大的優勢。謝昌邦說,大數據的應用不只是做統計分析,重要的是能夠提供解決方案。

讓機器人跨入服務業

微軟大中華區雲端部門副總經理周旺暾則說,未來機器人的應用不只是在工廠,而是讓機器人跨入服務業。在這方面,大數據的運用讓一些原本做不到的服務成為可能。例如雲端關係管理(CRM),原本要仰賴於發行會員卡或是手動輸入。但是透過雲端計算以及大數據分析,機器人也能提供即時服務以及給予基本建議。

預測、資安與訂價

周旺暾進一步表示,未來的數位金融希望能提供給客戶預測的服務。例如應用大數據的CRM是否能夠做到主動發掘潛在客戶,甚至是預測現有客戶未來會解約的時間點。

微軟中國雲計算與企業事業部門總經理麥超俊在研討會中表示,與目前中國網路經濟的發展相較之下,台灣似乎顯得落後。但是,這種經濟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有些國家在線下經濟尚未發展成熟的時候,便大量引入互聯網,所以導致民眾的消費行為偏向線上經濟。反觀先進國家,如美國,線上經濟也沒有很普遍。

麥超俊也在座談會中表示,數位金融的安全是首要問題,但是目前的技術很難保證在資訊較易能夠萬無一失。各國目前並沒有一個統一以及有力的標準,大部分都還停留在討論資料安全的部分。未來資訊交易安全的技術發展是首要關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