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器人產業大進擊 輝達強攻人形機器人

余柏青 2025/07/20 18:06 點閱 539 次
輝達看好人形機器人發展前景,台廠包括鴻海集團等,與輝達合作布局機器人自動化軟硬體整合方案。圖為鴻海自力開發的AI護理機器人Nurabot。(中央社) 
輝達看好人形機器人發展前景,台廠包括鴻海集團等,與輝達合作布局機器人自動化軟硬體整合方案。圖為鴻海自力開發的AI護理機器人Nurabot。(中央社) 

【本報記者余柏青綜合報導】機器人大進擊!6大公協會力推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將於22日舉行成立大會。 AI趨勢帶動自動化、物流、倉儲等智慧製造工業和人形機器人應用,全球大廠紛紛布局智慧製造AI機器人方案。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看好人形機器人將是下一個兆級美元產業,市場展望審慎樂觀,台廠包括鴻海集團等,也與輝達合作布局機器人自動化軟硬體整合方案。

創新應用與外銷

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由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等6大公協會共同發起,目的推動台灣AI機器人創新應用與國際輸出,讓AI機器人跨域整合與國際接軌。

國際機器人協會(IFR)在今年1月指出,今年機器人產業將呈現5大主要趨勢,其中機器人領域的人工智慧(AI)趨勢正在成長,AI驅動的機器人模擬技術,將持續在傳統工業以及服務機器人應用開花結果。整體觀察,目前智慧製造AI機器人產品主要有3種類型,包括機械手臂、自動搬運(AMR)、開發完整方案(full-stack)等。

機械手臂正夯

AI用工業機器人目前主要應用於工業機器手臂產品,以ABB、FANUC、KUKA、YASKAWA等4大廠為主,其中工業機器手臂齒輪超過9成來自日本KHK、宮本(Miyamoto Engineering)和岡本工機(Okamoto-Kouki)等3大廠商,機器手臂和AI機器人齒輪屬於少量多樣市場,進入門檻和利潤相對高。

台灣廠商在智慧製造AI機器人關鍵零組件和系統應用方案,關鍵角色也浮出檯面,包括上銀集團、正崴集團、台達電、廣達集團、華碩、英業達、新漢、寶元數控、均豪精密、達明機器人、微星、研華、凌華、廣運、所羅門、盟立自動化等,布局協作型機器人、工業電腦以及AI應用與系統整合方案。

輝達開發大腦核心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7月中旬造訪中國時指出,人形機器人與AI的技術突破恰逢其時,發展機遇難得;他在6月下旬輝達股東會中表示,機器人技術將是人工智慧之外,輝達潛在成長的最大市場。

輝達已開發下一代Thor Blackwell機器人運算處理器(Thor Blackwell Robotics Processor),可在自動搬運(AMR)和人形機器人領域大顯身手,並成為人形機器人的大腦核心。

輝達AI晶片重要晶圓代工夥伴、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預期,今年和2026年人形機器人要扮演產業成長要角「還太早」,因為設計開發比較複雜,不過他引述客戶談話內容,人形機器人商機將大於電動車10倍,未來成長可期。

台廠積極布局零組件

台廠積極與輝達合作,布局機器人自動化軟硬體整合應用。鴻海先前表示,與輝達合作開發機器人關鍵技術,已推出完整機器人製造平台。外媒透露,鴻海與輝達討論在美國德州休士頓新廠布建人形機器人,用以製造輝達AI伺服器。

台廠也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關鍵零組件,精密零件機械加工廠宇隆諧波減速機產品預期2026年逐步出貨,主要提供歐美客戶採用,宇隆並開發人形機器人手指應用微型行星減速機、旋轉致動器用諧波減速機和擺線減速機等,未來規劃布局AI機器人一體式電驅動系統。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