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新聞以深度報導、極簡閱讀精神,每日提共25則國內外重大有益之新聞,獨漏煽色腥、八卦、個案新聞。(每周五、六休假)
香港史上最大規模大學生罷課活動,22日起在中文大學展開,主辦單位指出,共有25所大專院校、1萬3千餘人參與集會,並有400名教師及畢業學生代表,他們拿著寫有「撐罷課,誓爭真普選」的橫額「打手印」聲援。學運...
你以為開車傳簡訊、回臉書訊息,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小心了,現在有偵測儀器可以從車外掃描,檢測駕駛人是否開車違法使用手機。 不同國家對於開車傳簡訊、講電話各有不同規定,在台灣,開車低頭族不管玩手機、用臉...
許多社群網站包括臉書、推特等,強調人人都可以申請帳號,但一股「富人社群網站」風潮逐漸興起,許多社群網站強調自己「專為權貴人士打造」,申請帳號還要接受邀請、繳納年費或出示財產證明。 前明尼蘇達交響樂團...
比IS更恐怖!美國政府日前發布曾隸屬於蓋達集團的極端組織「呼羅珊」消息,該組織不僅行蹤成謎、擅於製造爆裂物,其領袖還是多年前曾參與911事件攻擊行動的核心分子。比起IS打算在中東地區鞏固勢力、建立伊斯蘭王...
針對外傳高鐵將延長特許40年,並向公股銀行與企業借貸增資,以解決破產危機,23日立委葉宜津、黃昭順在總質詢時紛表示不滿,認為政府是拿納稅錢補貼財團,把特許延長當成高鐵萬靈丹。對此,交通部長葉匡時回應,目前...
教師不只是孩子成長中的過客,更能帶來正面的意義與影響。23日大愛菁師獎表揚57位優秀教師,不但看到學生的亮點,對弱勢學生更是視如己出。副總統吳敦義表示,每一位老師都值得尊敬,對教育有一段大愛的歷史值得被看...
喧騰一時的「虎媽式」高壓教育,恐影響孩子的適應能力發展,並提高產生偏差行為及憂鬱情緒的風險。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與邁阿密大學團隊發表於《家庭問題期刊》的研究指出,打罵多於鼓勵的虎媽式教育,恐致兒童...
今年9月18日蘇格蘭人民以55%對45%決定繼續留在大英國協,公投後,蘇格蘭福音派聯盟代表呼籲,應以基督教價值觀建立國家,並邁向和解之路。聖公會大主教韋爾比也讚許蘇格蘭,在投票中展現了即使雙方不同、仍可以...
體重過重者在面對心理壓力時,會引發體內較嚴重的發炎反應,長期恐提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風險。 美國布蘭德斯大學團隊發表於《大腦、行為暨免疫》期刊的研究顯示,心理壓力會引發體內慢性發炎,而過重或...
NFL家暴事件也延燒至NBA。美國職業運動員的家暴事件早已不是新聞,沒想到最近NFL球星毆妻、虐兒,造成社會的負面觀感。同樣是全美熱門賽事的NBA球星,也常出現家暴醜聞,奇德、艾佛森等球星都曾登上媒體版面...
在亞洲擁有大量忠實用戶的日本即時通訊軟體LINE日前表示,對於近日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後炒起一股首次公開發行(IPO)的話題,該公司已明確表示,當前目標為擴展業務,今年還不會發行IPO。據了解,LINE去年...
「環保署、食藥署、衛福部輪流出包,難道江宜樺不用負責嗎?」民進黨籍立委陳其邁劈頭就罵,如今屏東縣政府已經多人遭懲處,但各部會首長卻穩如泰山。同黨立委林淑芬也說,「毒澱粉事件發生時,立委們就曾要求邱文達下台...
歐元區經濟依舊疲軟,歐洲央行(ECB)有可能再祭出量化寬鬆(QE)。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22日表示,ECB已準備好動用非傳統工具,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以迴避低通膨風險,進而刺激經濟成長,暗示QE將再回籠。 ...
「大家服役主旗下,奮勇不要懼怕,危險之時見膽量,勇氣必大增加……」10多位身著藍色制服的晨曦會學員齊聲歌唱;這曲《興起為耶穌》唱出了晨曦會30年來投入戒毒工作的決心與勇氣。 在海內外成立了許多戒毒中...
中國人民為全球各國的主要移民來源,在美國、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都有許多移民人口,其中3分之2的中國移民是透過申請留學、工作簽證,及技術、投資移民的技術人才、專業人士、投資者和企業家等方式申請。來自聯合國...
本報數月前曾報導進口車認證程序已成熟,代辦進口二手車商機更熱,主因是價差大,貿易商有利可圖。賓士汽車總代理證實,單是C Class去年就有高達2000輛代辦二手車進口;對此,代理商早有提防,除了提高售後服...
太陽隊「黑白雙衛」布雷索、崔基奇的組合即將解散。根據ESPN報導,最近灰狼隊開出4年6千3百萬美金的價碼,要搶太陽明星後衛布雷索,正好滿足他的高薪要求。不過,由於布雷索的身分是受限自由球員,太陽已回絕灰狼...
東風21型中程彈道飛彈首度部署在非中國的領土!沙烏地阿拉伯18日證實,已向中國購買東風21型飛彈,主要用以保衛伊斯蘭聖地麥加、麥地那及波斯灣盟國。BBC報導指出,此舉意在抗衡伊朗日益強大的導彈力量。 ...
黎巴嫩受邀加入美國抵抗「伊斯蘭國(IS)」的反恐聯盟,但黎國掌握政、軍實力的真主黨,卻仍被美國視為恐怖分子不予承認。由於屬什葉派的真主黨受到遜尼派IS的威脅與日俱增,雖然政治立場與美國不共戴天,黨內卻不諱...
外傳勞動部有意取消女性在45歲前切除子宮,才能領取生育失能給付的年齡限制,恐引發「切子宮潮」;基隆長庚婦產科主任陳芳萍指出,除癌症外,子宮肌瘤也是切除子宮的主因,但前提是轉為惡性腫瘤風險高,或藥物無法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