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實施局長遴選,並開放勞動局長一職,讓市民參選、票選,卻引發各界針對遴選委員代表性、選民資訊開放等各方面質疑。柯文哲4日記者會上強調,投票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至於各局處的遴選機制,他不敢說...
針對馬總統為何捨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而找毛治國組閣。馬總統4日上午趁接見之便主動說明,他曾多次在聽到外界希望彭淮南組閣的聲音,而徵詢了彭淮南的意見。可惜每次彭總裁都拒絕,這次也不例外。 總統說,彭淮...
馬總統拍板!行政院長一職將由副院長毛治國升任。毛治國表示,為民眾服務不能有空窗期,政府必須要正常運轉,因此他決定接下行政院長一職。在內閣人事方面,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指出,原任的部會首長將是毛治國最優先的徵...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宣稱將對黨務「百分之百放手」!馬英九3日表示,他需為敗選負起最大責任,並正式辭去黨主席一職。馬英九說,黨沒有自亂陣腳的本錢,勉勵黨員們團結一致,馬語畢誠懇向所有國民黨支持者鞠躬10秒道歉,...
「建構雙北論壇,加強雙北合作。」雙北市長當選人朱立倫與柯文哲3日舉行「朱柯會」,商討建立雙北市未來的合作機制。朱立倫指出雙方都同意會以大台北地區市民的福祉優先,而柯文哲也當場回應,會好好向朱立倫請教,表示...
「柯文哲班上的男生常跟我們班上的女生聯誼,」朱立倫說。3日登場的「朱柯會」原是要談雙北合作機制,卻變成朱立倫與柯文哲兩位台大同窗的同學會。朱立倫猛虧柯文者,「是否參加兩班聯誼交女友」,柯文哲回虧,「大學沒...
「含有中華民國國旗的Line貼圖,竟不能在中華民國境內使用!」立委蔡煌瑯3日痛批這是Line刻意的政治打壓,要求外交部作出抗議。外交部次長史亞平回應,為維護國家尊嚴,外交部一定會堅持,但Line是民間業者...
我應主動完成太平島自給自足化,讓國際認定我對太平島的主權。立委陳鎮湘3日質詢表示,唯有完成國際間對太平島屬於島嶼及主權的認定,我國才好爭取周邊經濟海域,要求外交部動起來。外交部次長史亞平回應,政府正持續建...
柯文哲2日才表示會找時間與新北市長朱立倫進行會面,3日下午3點就率鄧家基跟簡余晏,與新北市長朱立倫及副市長高宗正在新北市府進行首次「朱柯會」,探討未來雙北間的合作,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充滿十足的柯氏作風。...
外交部估計已有將近15萬名青年赴國外度假打工,其中以赴澳洲、紐西蘭及日本3國的人數最多,光澳洲就占了約13萬人次,目前在澳洲度假打工的我國青年約有23,800人。 為保護我國青年赴外度假打工的人身安...
行政院長將由副院長毛治國接任。由於國民黨在9合1選舉敗選,行政院長江宜樺於開票當日宣布辭職,各方對新任的行政院長人選多有猜測,包括吳敦義、毛治國、彭淮南及郝龍斌等人都被點名。3日傳出新任的行政院長將由毛治...
「交棒也是一種承擔,」身兼國民黨主席的總統馬英九2日宣布,將辭去黨主席以負起政治責任,但他在同一時間慰留吳敦義、郝龍斌兩人,依黨章推測,將由吳暫代黨主席職缺。 國民黨主席總統馬英九2日在中山會報發表...
「當然會邀請郝龍斌擔任市政顧問,Of course!」柯文哲2日表示,除了邀請郝成為市政顧問外,今年跨年晚會更會邀請他一同登台倒數。柯感謝郝提供重要的市政專案資料,讓他能明白一些重要政策推動時的困難所在,...
2日首度進行「郝柯會」,因現場媒體眾多爆發推擠,使台北市長郝龍斌連帶遭殃,被推倒在地,一旁的柯隨即將郝龍斌攙扶起來。郝龍斌在交接會議上表示,藍綠一定要和解,卸任後會全力協助柯文哲。而柯回應,好的政策會延續...
柯式作風,勤奮上工!9合1選舉甫落幕,新科台北市長柯文哲便急著上工,決定內閣名單。繼鄧家基後,柯火速指派林欽榮為第2位副市長,楊忠和及黃世傑則分別出任體育局長、衛生局長。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1日接受周玉蔻專...
「是我太聰明,講話才會比較酸!」被指發言尖酸,柯文哲自我解嘲。準台北市長柯文哲1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被主持人周玉蔻提問,是否將對市府員工嚴厲管理,及被外界懷疑欠缺同理心等問題;柯回應,過去在外科加護病房作...
針對律師陳長文建議「馬、吳雙辭正副總統」,或「放手」由綠營組閣,台師大政治系教授曲兆祥認為,總統馬英九若在此時辭職,並非負責的做法。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彭錦鵬分析,副總統吳敦義有角逐大位的企圖心,不會願意與馬...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行政院長江宜樺在內閣總辭的臨時院會致詞時表示,他組閣1年9個月,推動了提振景氣方案、修正所得稅法、改革老農津貼,以及簽訂台紐及台星經濟合作協定;不過,行政團隊也遭遇廣大興事...
這次選舉在執政黨大敗後落幕,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發表談話指出,要進行改革,回應人民的期待,對此,台師大政研所教授曲兆祥表示,最急迫的改革是用人方法,馬用人不能再侷限於國民黨內的「馬友友」小圈子。台大政治系副教...
「簡單一句,就是政策無感。」最近九合一選舉,執政黨被選民狠狠「以選票懲罰」,藍委分析,是因為馬總統政治敏感度不佳、施政過急,加上食安、年終慰問金、油電雙漲等政策,導致民怨高漲、泛藍才會倒戈。學者則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