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皇室帶頭及政府採購補貼的激勵效應下,挪威電動車今年的買氣勢不可擋。統計至今年10月,已銷出5200輛電動車,銷量也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1倍。專家指出,如果挪威政府持續推動補貼政策,民眾購買電動車的風潮可...
曾對中國問題直言不諱的紙媒《南方週末》風光不再,以網友自身力量形成的「自媒體」(We Media)儼然成為新趨勢。以南方系為主的媒體反對聲音,過去一直關注於對中國政府揭弊和社會底層議題,《南方週末》更被稱...
美阿兩國在軍事上的《雙邊安全協議》又有新發展,在阿富汗國民會議即將到來前夕,阿富汗總統卡札伊在這個關鍵點表態拒絕協議。若至21日的阿富汗國家會議前兩方仍無共識,《雙邊安全協議》協商恐破局,而美方可能在20...
據《經濟學人》最近的報導,中國的房產市場令人擔憂,一些富商巨賈如王石和李嘉誠,都已經對房產的泡沫化現象採取應變措施。分析師指出,中國房市有一大部份的買主其實來自地方政府、銀行及國營企業,並非民間需求。儘管...
為了促進學校與學生、家長互動,中國濟南教育局出奇招,要求校長上網玩微博!濟南市最近公布《教育系統政務微博管理辦法》,規定各學校成立官方微博帳號並每天發微博,教育局的專門小組將進行監督,把各校經營微博的狀況...
根據最新一期《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共有34國、137處的保育區為其他地區無法取代,當地擁有的瀕絕動植物,應給予合法的世界遺產地位,其中位於哥倫比亞境內聖瑪爾塔內華達山脈內的國家公園,無法取代性居...
「還我釣魚台大聯盟」18日召開記者會,建議馬總統應邀請日本首相安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並邀美國總統歐巴馬參與在旁見證,表示釣魚台的主權歸屬台灣。對此,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丁樹範受訪時指出,「民團...
法國獨立媒體《拴鴨報》(Le Canard Enchainé,又譯「鴨鳴報」)在當地深具影響力,經營權完全由員工所有、堅持獨立、不接受廣告的拴鴨報是法國媒體界的一股清流。他們不僅擁有廣大的讀者,以報導真相...
一代文壇巨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斯‧萊辛,17日清晨於倫敦家中逝世,享壽94歲,文學界紛表哀悼。萊辛一生著作等身,題材跨越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其作品關懷人類社會,體察描繪邊緣小人物的辛苦。獲無數文學...
人類對火星的好奇不曾減少,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器Maven、印度的飛行器Mangalyaan都預計在明年9月抵達火星,一齊研究火星的大氣層。科學家表示,火星大氣層如何由溫暖潮溼轉變為寒冷乾燥,是火星研究...
根據美國基督教機構最新一期發行的雜誌報導,亞洲印度國內青少年成為基督徒的人數較往年大幅增加,目前印度有超過7千萬名基督徒,以人數來看,已成為全球第八大基督教國家,其中信奉基督教的人口,除了以往的底層階級,...
延宕數月的馬爾地夫大選終出爐,人民聯盟的候選人亞明以51.4%的得票率,擊敗在首輪投票大幅領先的前總統納西德,於17日宣誓成為新任馬爾地夫總統。先前呼聲最高的候選人納西德,則以48.6%的得票率敗陣,卻也...
繼上一輪核談判未達成協議,伊朗與「五常加一」(聯合國5常任理事國美國、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與德國)20日將再度在日內瓦集會進行核談判。伊朗核子談判的主談者、副外長阿拉奇17日表示,本週的核談判將會是個...
南韓網路影音《打破新聞》,去年蒐證揭發總統大選的「輿論炒作干預政治選情」事件,今年4月又公布「南韓海外設立幽靈公司的逃漏稅名單」,引起社會震撼,各大媒體只能跟進報導。《打破新聞》以強而有力的調查蒐證,揭發...
標榜「我城、我觀點、我主場」的香港新聞網站《主場新聞》,一年前由蔡東豪、劉細良、梁文道、宋漢生創辦,很快的就在網路新聞界闖出格局。標榜新媒體人應是新聞資訊的「策展人」(Curator),從篩選資料、收集、...
數萬名民眾17日在義大利南端的第一大城那不勒斯(即義大利文中的拿波里)集結,抗議黑手黨隨意棄置有毒廢棄物,造成民眾染上怪病,甚至致癌死亡。由於黑手黨勢力龐大,政商關係緊密,20年來都逍遙法外,讓當地居民致...
教宗方濟3月上任後,開始對外傳達改革教會的訊息,對此,義大利一名長期偵辦黑手黨犯罪的檢察官接受訪問時認為,教宗推動改革,傳言已引起黑手黨不滿,甚至揚言要對教宗不利。不過,梵諦岡發言人對此則予以否認。另外,...
世界上最囧的科學家出現了!英國的科學家不小心殺死了他們的研究對象─世界上最年長的生物。英國《每日電訊報》(Telegraph)報導,科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老的生物,一個叫做「明」的深海圓蛤類動物,高齡507...
巴西最近大量種植棕櫚提煉生質柴油,希望取代造成大量汙染的傳統柴油,不過,未經詳細規劃就大面積種植棕櫚,恐怕造成的碳排放,更勝於製造傳統柴油。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發現,如果按照巴西政府規劃,在各地廣種...
現任教宗方濟今年3月上任後,有別於歷任教宗,展現較強的親民作風,似乎達到意外的宣教效果,根據一項針對義大利神職人員進行的民調發現,今年3月以來,義大利人開始上教堂的人數顯已增加,從世界各地到羅馬旅遊的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