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唯一一艘難民救援船遭吊銷執照!一艘由「無國界醫生」與「SOS地中海」共同租借的難民救援船「Aquarius」號,22日遭巴拿馬海事局撤銷該船隻的登記,代表Aquarius號下次靠港後就不得再次出海。...
引發一國兩制爭議的中國「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路段23日正式通車,除了「一地兩檢」的境管引起地權、中港融合等爭議外,日前更因一名中國女乘客在香港站月台吐痰事件,引發中港文化差異的關注。香港段通車標誌著香港正...
中美貿易戰進入白熱化階段!24日中午開始美國正式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10%關稅,中國亦對價值6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徵收5%或10%關稅作回應。中方日前更因為不滿美國的軍事制裁,而取消訪美談...
中國與梵蒂岡達成任命主教協議,且獲中國天主教會一致支持!22日北京當局獲教宗方濟各任命教會主教,翌日,中國主教團與愛國教會也聯合聲明支持此項協議。對此,香港紅衣主教批梵蒂岡出賣地下教徒。諾丁漢中國專家則認...
颱風山竹吹襲香港,引發破紀錄的風暴潮,其最大的破壞就是吹倒了大量的樹木。專門研究樹木的學者分析,從塌樹可反映港府長年栽種樹木的政策有問題,令樹木不健康地生長,最後極可能被棄置於垃圾堆,民間就提出,把部分樹...
香港颱風山竹吹襲期間,部分地點如大嶼山大澳,位置偏遠又處於低窪地帶,港府早已呼籲居民撤離,但離開自己家園談何容易?有在大澳教會服侍的傳道分享在風災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提醒教會應該活在社會當中,以行動來活出信...
被形容為香港史上最強的颱風山竹,上周六晚至周日晚「旋風式」吹襲香港,由於威力強勁,對香港造成廣泛破壞,市區多處樹木倒塌、道路阻塞,較偏遠村落斷水斷電。港府在事後的救災工作引來批評,民間發起自救,多個社區有...
委內瑞拉經濟面臨崩潰,衝擊醫院運作導致病患無人照顧。由於受到委國出現惡性通貨膨脹影響,不僅人民生活備受打擊,許多醫院醫師也無法依靠低工資過活而離職,連帶讓病患治療中斷,病患權益受到影響。 據《[基督...
巴西大選將於三週後進行(10月7日),最新民調顯示,月初被行刺、目前仍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巴西川普」波索納洛,遙遙領先其他候選人。一般認為,本次巴西大選將是前聖保羅市長哈達德與極右派的波索納洛間之對決,然而...
新加坡的英文《商業時報》(Business Times)分析指出,台灣海峽正面臨歷史考驗,如果北京方面決定以武力處理台海兩岸爭議,也就是台海再爆發危機,華府方面會如何因應,將是美國與台灣的巨大挑戰。 ...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與南韓總統文在寅19日在平壤簽署「平壤共同宣言」,北韓同意有條件關閉寧邊核設施。雙方並同意共同申辦2032年奧運,以及共同參加包括2020年東京奧運在內的國際體育賽事。另外,金正恩也表示,...
今年上半年英國高溫不斷,造成六百餘人失去寶貴性命。當地政府數據顯示,今年4月與6月異常高溫期間,共已造成比平均值多出600餘人死亡。專家提醒,都市地區應正視氣候變遷帶來對環境的衝擊,建築物也應該設計更能適...
敘利亞內戰終於暫時告一段落!內戰背後的「代理人」俄羅斯與土耳其都發出聲明,將在叛軍的最後領地伊德利省設立非軍事區。俄、土領導人18日在索契會面,由於敘國內戰引起的難民潮將會影響鄰近的土國,土國總統艾爾段基...
零工經濟(Gig Economy)當道!從代筆人、司機、寵物保母、直播主、家政婦、清潔工、快遞、酒後代駕,價格低廉、隨叫隨到,通通「一指搞定」!可曾想過,在中國大陸城際如此發達開通的自由業,是如何形成,又...
大陸媒體報導稱台灣在校園裡吸收陸生從事諜報工作。對此,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表示,吸收諜報人員,最穩妥的方式是放長線、釣大魚,他懷疑台灣今天有這樣的耐心。 正在美國訪問的張競表示,吸收、佈建諜報人員...
英國脫歐談判進入最後階段,但至今尚未達成協議!距離英國正式脫歐的日子只剩下半年時間,為了讓保守黨內部團結,首相梅伊18日一鎚定音,呼籲黨員必須支持她提出的脫歐協議。她更對黨內反對勢力撂下狠話警告說,「若有...
今年最強颱山竹沿在途肆虐關島、菲國,輕掃台灣後,再於中國東南沿海與香港釀成災情,讓廣東省與海南島總計多達300多萬人遷移避難!山竹颱風日前輕掃台灣後,繼續直撲香港與中國而去,雖然因海域影響而發展緩慢,但山...
中國的假新聞與台灣的間諜,最近使得兩岸關係日益惡化!台灣近日譴責中國散佈假新聞藉此打擊政府威信、分裂台灣社會,總統蔡英文也高調批評中方以假消息煽動台灣內部對立;中國政府16日反擊,嚴厲斥責台灣在中國進行竊...
英國發射的新衛星能穿透厚雲層、監控陸地與海面,意味著非法砍伐與航運將可能無所遁形!擁有英國政府投資的新衛星於17日成功發射到低地球軌道,名為NovaSAR的衛星配有全天候穿透監視技術的雷達,而另一顆名為S...
包括倫敦在內等近30座全球大城市最近承諾加強減碳。上週在舊金山舉行的全球氣候大會上,包括倫敦、巴黎與紐約等共27處大都會代表分享過去減碳成果,並承諾將繼續推動減碳政策。另外,東道主加州政府也以身作則,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