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超市買不到蔬菜。受到氣候惡劣影響收成以及能源價格上漲影響農場溫室運轉,稍早進口至英國的蔬菜到貨量大幅降低,迫使各大超市祭出限購令。當地管理蔬果供應組織認為,在戰爭與氣候等因素衝擊下,英國應思考如何才能...
難民悲歌頻傳,義大利南部海岸船隻翻覆,至少59名難民死亡!根據國際資料指出,2020年歐洲政府接受難民的數字為40萬,但許多非法移民無法顯示於數據上,意味著實際狀況可能更加慘烈。搜救人士呼籲,各國政府應積...
長期暴露於PM2.5的空氣汙染中,會導致民眾的嗅覺退化!專家推論,因為空氣中出現奈米級的金屬微粒,就會穿過鼻子的過濾系統,造成腦部的損害。另一種說法為空氣汙染造成身體與神經不斷發炎,進而導致嗅覺缺失,進一...
主流政黨無法解決國內暴力問題,讓原本的小黨候選人反而成為民調第一。奈及利亞25日將舉行總統與國會選舉,但執政黨全體進步大會(APC)與第二大黨人民民主黨(PDP)因為無法解決奈及利亞長期以來的暴力問題,且...
會軟體技術的員工,薪資就是比別人高!美國職場顧問公司調查發現,在亞洲,工作時會使用到軟體開發或人工智慧(AI)等數位技能的員工,薪資比同樣學歷或經歷的員工最高可多出1倍以上。 ##會程式薪資高65%...
少子女化衝擊東亞,韓國生育率再創世界新低!韓國統計局22日公布數據,韓國女性2022年的生育率從去年的0.81降至0.78,再創新低。專家指出,出生率下降將導致勞動力短缺、福利支出增加等,恐嚴重影響該國經...
法國正遭遇乾旱危機!法國氣象局22日表示,法國全境已經連續32天沒有降水,創下1959年以來的新紀錄。生態轉型部長貝許表示將在23日主持降水監測委員會,共同商計用水政策,避免今年7月出現超級乾旱。 ...
隨著中國外事辦主任訪問俄羅斯,並宣布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訪問莫斯科,中國在俄烏戰爭的中立性已經消失。王毅在訪問過程中,與總統普丁、外交部長拉夫洛夫互動非常熱絡,普丁也展現不同過往外賓來訪的態度,這也讓外媒認...
中國21日上午透過藍廳論壇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文件,對中共所設想的全球安全提出願景,要和美國一較高下。外界指出,該文件比較像是過去的政策彙整,並未提到西方的安全組織,且提出要定期召開政府間的安全會議,意欲...
奈及利亞貨幣短缺危機正影響公共醫療與總統大選選務!奈及利亞央行日前為了打擊假鈔而提出換幣政策,讓大量民眾兌換鈔票,進而引發現金短缺的危機。然而,該國總統大選將即,政府恐陷入無法支付選務人員薪水的窘境,且許...
俄烏戰爭將屆週年,俄羅斯總統普丁21日指控西方煽動衝突,且持續資助戰爭,並威脅要重啟核武。美國總統拜登於同日誓言支持烏克蘭,「俄羅斯永遠不會戰勝烏克蘭」。目前俄烏戰爭戰事未見消停的跡象,俄羅斯預計將發起新...
各國積極促公約,維護公海環境安全!193國代表將聚首於紐約討論海洋公約,保護海洋不受到過度捕撈、汙染等威脅。專家指出,海洋可調節氣候、孕育生物,但濫捕與汙染是目前海洋面臨的最大威脅。除了全球協議之外,容易...
美國對盟友以色列的屯墾行為也感到不滿!聯合國安理會20日由15個理事國全體通過對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屯墾,侵占巴勒斯坦土地的譴責,連向來力挺以色列的美國也沒有意見,讓以色列很不滿。以巴長期以來在加薩走廊有嚴...
中國沿海城市恐因升溫受淹水之苦。美國氣象公司最新報告指出,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如果溫度上升攝氏3度,包括江蘇與山東等16個沿海地區恐將受到海水上漲衝擊影響,且江蘇省佔中國GDP10%,而美國最受影響的地區則...
日本女性需要更多性自主權的保障!日本法務省(司法部)20日提案,將女性的性同意權年齡保障從13歲提升到16歲,代表在16歲以下只要未經同意就性交即為強姦,並加重強姦犯的刑度。日本目前13歲的性同意權是已開...
孟加拉反對黨的主要報紙《每日生活》20日遭政府強制停業且上訴失敗,讓外界擔心孟加拉正逐漸變為獨裁政權。孟加拉2018年上路的數位安全法,讓非親執政黨的媒體越來越難生存,孟加拉國內近年來的政治轉變也讓該國的...
電流刺激脊髓神經,有助中風患者恢復運動!根據統計,全球約4分之1的人在一生中會歷經中風,並留下運動困難等後遺症。最新研究指出,透過電流刺激,能強化大腦傳遞的訊號,讓手臂恢復力量、增加運動範圍。接受實驗的受...
氣候變遷打亂種植咖啡的節奏!農業專家指出,由於咖啡適合種植在高原熱帶地區,而且須在適合條件下紮根才能開花,但如今因全球氣候變化,預估5成適合種植地將就此消失,急需找到適合的替代種植方法。 ##咖啡減...
ChatGPT真的那麼神?!美國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推出後,不只立即吸引百萬用戶趨之若鶩加入使用,更被吹捧可能會取代教會牧師等工作。不過,對此,多數美國教會牧師一致認為,AI確實有其數據匯聚與分析...
17日登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因烏俄戰爭,場內場外出現兩樣情。各國與會代表多著重如何加大對烏克蘭的軍援力道,以便協助烏克蘭保衛國土。但許多場外抗議者似乎認為NATO和美國才是罪魁禍首,因此選擇站上街頭,要求政...